2009年, 第2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 全选
    |
    XAM
  • 杨友麒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化学工业“两化融合”发展,趋向精细化、服务化和可持续化,对过程系统工程(PSE)提出挑战。研究了过程系统工程应从产品工程/纳米过程系统工程、间歇过程系统工程、供应链的优化与协同、多尺度过程集成及绿色过程系统工程5个方面提供技术支撑的前景。中图分类号:0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01-07
  • 赵起越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石油化工生产所排放的气态非甲烷烃(NMHC)进行了综合研究,从来源、采样分析方法及产生原因等几方面阐述了我国石化生产中气态NMHC污染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世界环保要求的污染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08-04
  • 薛祖源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电石乙炔法和乙烯氧氯化法2种原料路线生产聚氯乙烯(PVC)的工艺技术,对2种路线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必须执行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PVC要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优化PVC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延伸PVC企业的产业链。对我国PVC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12-08
  • XBM
  • 陈培榕,吴耀国,刘保超,晁吉福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属柱撑黏土(PILC)能够在保证Fenton法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功效的同时,较好地克服Fenton法催化剂易流失、适用pH范围小等缺点。介绍了金属柱撑黏土制备的新进展,总结了柱撑黏土单独催化或与紫外等技术联合催化非均相Fenton反应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柱撑黏土催化非均相Fenton反应的机理。针对目前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今后工作中一些值得关注的方向。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20-06
  • 吴晓宇,吕秀阳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超临界甲醇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甲醇中的有机化学反应、高分子降解回收和生物质再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了目前超临界甲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036;TQ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26-05
  • 张海玲,宋慧宇,廖世军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介绍了介孔碳、介孔金属氧化物、介孔金属等几种主要类型的非氧化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及研究进展,包括合成方法、材料表征以及这些材料的应用等,同时指出这类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31-04
  • 赵春安,李海燕,柳陈坚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生物色素的批量生产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色素微生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分离、遗传工程等方面来介绍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微生物色素遗传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2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35-05
  • XCM
  • 江正洪,陈昌伟,翁惠新,施力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用氯化铵离子交换处理的MCM-22分子筛催化剂在脱除芳烃中微量烯烃的催化活性,对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增加了催化剂固体酸中心的量,而第2次离子交换的MCM-22分子筛催化剂脱烯烃效果最佳,其固体酸中心的量为最大。失活的分子筛催化剂通过焙烧再生处理,可恢复其活性。中图分类号:TQ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40-03
  • 李凤红,吴全才,赵文凯,杨旭鹏,汪志香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原淀粉膜的脆性和成膜性,以甘油为增塑剂、采用高速搅拌及流延法制备了高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膜。研究了甘油增塑前后玉米淀粉膜的热性能、显微观察及结晶结构,以及甘油的添加量对淀粉糊的流变性及淀粉膜的机械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甘油塑化玉米淀粉膜的α型结晶结构被破坏,并随甘油量的增加玉米淀粉膜的结晶度下降;甘油塑化的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当淀粉/水质量比为0.06时,甘油加入量为淀粉质量的40%时,甘油塑化淀粉膜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中图分类号:O6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43-03
  • 周明,赵金洲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高吸水性树脂P(AM-co-AMPS),研究反应条件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己烷用量为100g、蒸馏水20g、AMPS用量为6.75g、丙烯酰胺用量为2.25g、石蜡0.5g、搅拌速率为400r/min、反应4h情况下,当引发剂与单体用量之比为0.4%、交联剂与单体用量之比为0.08%、分散剂与单体用量之比为0.8%、反应温度70℃时,可得到平均粒径为0.7mm的均匀分散的P(AM-co-AMPS)水凝胶球,其吸蒸馏水倍率为315g/g,吸0.9% NaCl水溶液为33g/g。中图分类号:TQ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46-03
  • 刘颖,范婷婷,张丹丹,张鹤,张帅,石彦国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在聚丙烯微孔膜上的化学固定化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固定化工艺条件,即为:第一步光照反应6min,单体质量分数为20%,第二步光照时间25min,接枝率最高可达35.2%;己二胺质量分数为25%,胺烷基化时间150min,胺烷基化温度60℃;戊二醛质量分数3%,戊二醛作用时间45min;酶液浓度10mg/mL,固定化时间20h,固定化温度4℃,固定化酶膜的活力最高可达游离酶的45%。并研究了温度、pH、金属离子对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的影响,其贮存性能和操作稳定性也做了初步研究。中图分类号:TS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49-04
  • 孟韵等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城市污染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活化方式处理制备出环境友好的吸附剂,可供燃煤电厂烟气中除汞。污泥活化后收率在40%~55%之间,物理活化后收率随活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比表面积、孔隙量和吸汞量随活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吸汞量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说明物理活化的吸附剂主要以物理吸附的方式除汞;经化学活化处理的吸附剂性能好、收率高,比表面积、空隙率和吸汞量显著增加,且除汞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除汞效率高。淋滤实验结果验证了活化处理后的吸附剂对汞具有较高的吸附稳定性,没有二次污染。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53-04
  • 臧红霞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为起始原料,经次溴酸钠氧化、甲醇甲酯化得到3-羰基-4-雄甾烯-17-羧酸甲酯,再经Oppenauer氧化、双键的氧化切断、氨解环合、Δ5双键加氢、酯氨解反应得酰胺类中间产物,然后碘化和脱碘反应进行1,2位脱氢合成非那甾胺。中图分类号:TQ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57-03
  • 吴汝林,王倩茹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截短侧耳素为起始原料,首先与二甲基半胱胺盐酸盐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然后与氨基保护的缬氨酸进行酰胺化反应,最后脱掉保护基,用盐酸处理,即得到盐酸沃尼妙林,收率54.9%,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了确证。本方法更加适合于工业化生产。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60-02
  • XDM
  • 杜怀明,周勇,朱家骅,黄卫星,王江平,郭仕伟,张红映,徐春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磷铵生产过程高含湿尾气排放量大的特点,首次提出了尾气循环流化氨化制备粒状磷铵新工艺,研究了高含湿气体条件下喷雾流化、氨化反应、结晶干燥一体化工艺过程。工艺计算结果表明,尾气循环条件下系统热效率达59.52%,比传统干燥技术提高约1倍。设计建成了千吨级中试装置,并在现场运行条件下考察了系统的放大规律和操作弹性,为该技术的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奠定了基础。中图分类号:TQ4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62-04
  • RI Son-il,侯德刚,张振家,周伟丽,迟莉娜,Won-il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地应用。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出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模拟出来的化学需氧量(COD)、pH、固体悬浮物(SS)及生物需氧量(BOD)的数值范围均较接近于实际值,其平均相对标准差分别为6.96%、1.31%、12.09%、15.18%。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66-03
  • 胡显平,田东磊,邓先和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超重力旋转床作为除尘设备,用超细滑石粉模拟工业微米级粉尘,考察旋转床除尘的分离效率和设备压降。在气量500~700m3/h、液量0.6~1.0m3/h、转速560~1400r/min、平面丝网层数为3的条件下,除尘总效率均大于97%,设备总体压降不超过490Pa。超重力旋转床相对于其他除尘设备,显示了高效除尘和低压降性能。中图分类号:TQ02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69-04
  • 钟子健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采用螺杆压缩机作为增压装置,燃气发动机作为驱动装置的移动式煤层气增压装置的形式。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最后对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中图分类号:TD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73-02
  • 崔龙哲,蔡俊雄,申哲昊,朴泰善,容誉,凌海波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旋转浓缩-蓄热氧化(RC-RTO)系统对某车轮厂涂装废气进行了中试处理研究,以废气处理前后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及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浓度的变化为指标,考察了RC转速对吸附性能、RTO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RC转速对吸附效果及进入RTO单元浓缩气体中VOCs浓度有较大的影响,RC转速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系统在RC转速为3r/h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个月,期间系统不需外加能源即可维持热量平衡,且RC单元及RTO单元排气中5种VOC物质浓度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图分类号:TE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75-04
  • XMM
  • 钱瑜,赵宇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特点和作用,结合当前化工行业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热点话题,探讨节能服务公司的推行前景;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施模式,阐述了将这种机制应用于化工行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旨在为化工行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新思路。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79-03
  • XGM
  • 马凯,马培华,王礼龙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当前钾盐生产贸易形势,以及钾盐采矿方法。为我国钾盐“走出去”去国外寻找资源提供了参考。中图分类号:O614.113;TQ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82-05
  • XHM
  • 陈少杰,张秋禹,张力,尹常杰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对无机半导体的种类及杂化方式作了简单介绍,同时叙述了几种用于制备杂化光伏电池的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目前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所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2-0087-04
  • XOM
  •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JM
  •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NM
  • . 2009, 29(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