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15
  

  • 全选
    |
    XAM
  • 董涛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伴随着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产值和效益从高峰跌入低谷。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 572.35亿元,同比上升23.68%,比上年增幅上升1.59百分点,石油和化学工业产销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5百分点,销售收入为58 767.71亿元,上升26.12%,比上年略增3.94百分点。下半年呈现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产品积压,开工率不足的不利局面。2009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形势将更为严峻。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01-05
  • 韩永奇,韩晨曦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不利环境下经济运行较为平稳,2008年9月份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蔓延,对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分析了2008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对2009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石油与化工市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06-06
  • XBM
  • 卢定强,赵辉,王俊,蒋奔,王加力,凌岫泉,刘骥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杜仲资源的有效成分及其生物炼制的现状,重点从多级多组分分离技术和生物定向转化技术在杜仲全生物炼制的应用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对杜仲全生物炼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S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12-06
  • 朴金花,廖世军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基于无机固体酸的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的发展背景以及研究现状,较详细地介绍了这类电解质膜的导电机理及其在机理方面的研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也提出了固体酸电解质膜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图分类号:TM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18-04
  • 欧阳贻德,唐正姣,王存文,王为国,陈文利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电子级磷酸的缘由、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综述了电子级磷酸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制备方法,包括五氧化二磷水合法、三氯氧磷和磷酸三酯水解法、高纯磷氧化法以及热法磷酸或湿法净化磷酸结晶法,重点阐述氧化法和各种结晶法如冷却结晶法、浸渍结晶法和熔融结晶法等制备电子级磷酸的过程及其特点。展望了电子级磷酸的发展前景,同时对我国电子级磷酸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图分类号:TQ126.35;TQ4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22-05
  • 马空军,贾殿赠,孙文磊,包文忠,赵文新,靳冬民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理场已成为化工传递过程强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超声、磁场、静电场、微波等物理场在强化化工过程中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设备开发和制定规模放大准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加强物理场强化化工过程的机理研究。中图分类号:TQ0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27-05
  • 杨家宽,朱新锋,刘万超,杨海玉,肖波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铅酸蓄电池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废铅酸电池的产生过程以及目前广泛采用的火法冶金工艺铅回收技术。指出现有废铅酸电池火法冶金工艺存在高耗能,排放大量SO2酸性气体、CO2温室气体以及挥发性铅尘等大气污染物。因此,许多研究者探讨湿法再生铅工艺,其中包括以RSR工艺为代表的脱硫转化-还原转化-电积法三段式湿法电积工艺。剑桥大学开发的柠檬酸湿法浸取铅膏的新工艺,铅回收直接制备电池生产用超细PbO粉体,为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32-06
  • XCM
  • 牛卫宁,左晓佳,尚晓娅,丁焰,钦传光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从大肠杆菌(E.Coli-K1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基因,构建了能高效表达MAT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JM109(pBR322-MAT)。选择海藻酸钙(CA)凝胶包埋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研究发现最佳ρ(CA)为20g/L的水溶液,最适细胞包埋量为0.15g(湿细胞)/mL(凝胶),连续反应5批次后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初始最高酶活力的91%。对于固定化细胞催化合成SAM,在最佳条件下底物ATP的转化率超过95%。中图分类号:TQ42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38-04
  • 王贤华,陈汉平,贺瑞雪,杨海平,张世红,龚维婷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固定床生物油气化系统对生物油在不同气化温度、停留时间、气化剂等条件下对生物质流化床快速热解油的热解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气的组成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热解气化温度的升高,合成气中CO和H2的量快速增加,并在800℃取得最大值;停留时间的过度延长不利于合成气品质的提高,由于生物油的含氧量较高,气化剂O2的加入对合成气中可燃气含量的提高不利。中图分类号:S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42-03
  • 尚伟龙,刘伟,王龙波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陶瓷为第一载体、壳聚糖为二次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共价结合和吸附联用法制备固定化漆酶,并研究了固定化漆酶的性质。固定化酶最适pH为3.0,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50℃,均与游离酶相同。在pH3.0,温度25℃时,固定化酶对ABTS的表观米氏常数为66.64μmol/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并具有良好的贮存和操作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Q426.97;Q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45-03
  • 张光华,齐晶晶,来智超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α-甲基丙烯酸、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苯乙烯为原料,合成2种新型水煤浆分散剂,用于水煤浆制浆,测试添加这2种分散剂制得的水煤浆的各项性能,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种分散剂性质稳定,均可用在较苛刻的环境,并不同程度改善了水煤浆性能,具有很好的降黏效果,并明显增强了浆体的静态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Q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48-03
  • 董汉鹏,陈庆永,夏善红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溅射法在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金属和金属钴,利用阳极氧化法将金属钴氧化成氧化钴,并将氧化钴制成工作电极;在相同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上制备了铂黑电极,以氢气为参比气体。选择电极工作电位为0.33V,检测合成氨联醇工艺原料气中微量氨的含量。检测器对体积分数1.0×10-6的氨气输出电流27.8μA,检出限为体积分数0.08×10-6,响应速度45s,恢复速度100s,氨气浓度在0~2.0×10-6范围内,检测器电流输出与氨气浓度呈线性关系。中图分类号:O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51-03
  • 张利涛,陈奇文,吴长江,张振明,常东亮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硝基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经环合、催化加氢还原和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溴化得到6-氨基-5-溴喹喔啉,各步收率分别为95.1%、83.3%、97.6%。优化合成条件为:①加氢还原反应中,催化剂用量为6-硝基喹喔啉质量的5%,反应温度70℃,压力2MPa下加氢3h;②溴化反应中,反应温度20℃,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在该优化条件下,5-溴-6-氨基喹喔啉的总收率达到77.3%。本体系最优溴化试剂为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中图分类号:TQ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54-03
  • 葛菲,乐园,赵宏,王洁欣,邵磊,陈建峰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酸环丙沙星作模型药物,采用溶剂反溶剂法重结晶微粉化,将重结晶浆料直接喷雾干燥,得到由细小针状粒子团聚而成的鸟巢状颗粒;重结晶浆料过滤后经乙醇再分散喷干可得到棒状粒子;重结晶时加入乳糖可以得到绒毛球状粒子。采用多层液体碰撞器(MSLI)对不同形貌的粒子进行体外肺部沉积效果表征,显示微粉化之后的颗粒肺部沉积效果明显变好。中图分类号:R97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57-03
  • XDM
  • 王俊安,李冬,张杰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城市污水再生全流程优化的新理念,阐述了生物法除磷脱氮机理和典型的工艺技术,并基于生物除磷脱氮的新工艺新技术,组成了若干高效低耗的污水再生全流程系统。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60-04
  • 陈松,许杰,方向晨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XSun煤焦油联合加氢裂化技术。与单段加氢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不仅可以将劣质重质煤焦油重馏分几乎全部转化得到轻、中馏分,且轻质馏分收率大幅度提高,同时具有极大的原料适应性和生产灵活性。通过采用新研制的专用煤焦油加氢裂化催化剂,该技术特别适于处理原料为低值劣质煤焦油重馏分,除能获取中间馏分油如车用柴油馏分外,尤其多产轻质石脑油和轻质溶剂油,以及可用于制乙烯的原料或生产高标号汽油的优质重整原料。中图分类号:TE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64-04
  • 蒋明,宁平,徐浩东,师雁,李富春,王磊,张伟,王学谦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净化黄磷尾气中的主要杂质HF、PH3、SO2、H2S、羰基硫(COS)和CS2,利用高浓度CO气体,采用自制的2种AC系列催化氧化催化剂,进行了黄磷尾气现场净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试实验碱洗塔中,HF可全部除去;之后对尾气进行小试实验,在温度为66℃,空速为800 h-1的条件下,AC系列催化剂能够净化脱除黄磷尾气中的PH3、SO2、H2S和CS2,但对COS的吸附净化不明显;其中AC-1型催化剂净化效果最好,可以使尾气中的PH3、SO2、H2S和CS2质量浓度低于0.1mg/m3,且催化寿命长。中图分类号:TQ126.317;TQ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68-04
  • 熊永强,华贲,贾德民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以冷媒为介质的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利用系统(简称冷媒系统)。该系统先利用冷媒在接收站内同LNG换热回收冷能,再将携带冷能的冷媒输送到接收站外供给冷能用户使用。并且设置冷媒储罐,通过调节与LNG换热的冷媒量来平衡LNG气化量的昼夜波动,而且可以比较平稳地向冷能用户提供冷能。以1个进口量为300万t/a的LNG接收站为例进行分析,采用冷媒系统可将LNG的冷能利用率从32.0%提高至61.9%,但LNG冷能利用的NFDAF损比直接利用LNG冷能的方式大。中图分类号:TQ026.4,TB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72-05
  • 张飞龙,王青宁,俞树荣,卓先振,宋莹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转糖苷法,以红薯淀粉、乙二醇、十二醇为原料,中试条件下成功合成了十二烷基多糖苷。其工艺操作条件为:m(红薯淀粉)∶m(乙二醇)∶m(十二醇)=1∶4∶1,高真空间歇反应,真空度不低于0,09MPa,反应温度为100~120℃。该产品表面张力为28,8~33,3Nm/m,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2×10-3g/L,平均聚合度DP值为1.38,固型物含量大于50%,游离脂肪醇含量小于1%。经红外光谱(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证明其确实为烷基多糖苷产品。中图分类号:TQ4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77-03
  • XMM
  • 姜孔桥,马永红,李滢,高重密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石化企业在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方面的情况,在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因子和环境因子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生态效率、能源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计算。根据生态效率、能源因子和环境因子三者状态的不同组合总结了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4种模式,并选取中国石化13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80-05
  • XGM
  • 曲岩松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石化生产为例,介绍了中东地区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分析了经济危机对中东地区石化项目的影响,提出了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中图分类号:F476.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85-03
  • XHM
  • 张春艳,潘志彦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离子液体(ILs)在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末端治理两方面的应用及潜在危害。综述了利用离子液体进行燃料油深度脱硫、天然气中酸性气体的脱除、烟气中SO2和温室气体CO2的吸收,控制大气污染;利用离子液体去除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及土壤中的毒害物质,净化污染水体和土壤;利用离子液体解聚废塑料,回收可利用的塑料单体,溶解和再生天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在分析离子液体潜在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其环保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X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03-0088-03
  • XNM
  •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JM
  •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9, 29(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