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15
  

  • 全选
    |
    XBM
  • 毛连山,余世袁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低聚木糖生产用里氏木霉木聚糖酶选择性合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评述。系统地介绍了里氏木霉木聚糖酶的的多样性以及碳源、pH和碳氮比等培养条件对合成内切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的影响,提出了调控这些培养条件选择性合成低木糖苷酶活的木聚糖酶的方法。中图分类号:Q556;TS24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17-05
  • 高继贤,王铁峰,王金福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开发是炭法吸附烟气脱硫回收技术应用推广的核心,是其产业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在介绍工程开发背景的基础上,对工程开发的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其中对移动床炭法变温吸附烟气脱硫回收工程、再生技术、吸附设备分别进行了总结评述。指出开发低压降、大通量、连续化、低能耗和低成本的径向移动床炭法变温吸附烟气净化硫回收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X701.3;X511;TQ0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22-05
  • 方书起,史启辉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脉动热管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分析了运行中的主要现象和管径、弯折数、工质物性、充液率、倾角范围和加热方式等影响其运行的主要参数。概括了脉动热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理论模型研究和工业实践应用将会成为今后脉动热管研究的热点。中图分类号:TQ0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27-04
  • XCM
  • 李平,许方香,郭海容,魏雨,王心葵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锌[Zn(NO3)2]和氢氧化钠(NaOH)为原料,不添加任何模板剂,采用简单的低温陈化法一步合成出了各种形貌3D花状ZnO微晶。所制备的3D花状ZnO粉体均为六方晶系纤锌矿ZnO,由多个沿c轴方向生长的单晶体(花瓣)组成。对3DZnO晶体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Zn(NO3)2与NaOH的摩尔比对生成产物的影响。中图分类号:O614.241;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31-03
  • 靳利娥,高永强,鲍卫仁,曹青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影响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性质及组成的因素。结果表明生物质和废轮胎最大热分解温度均发生在330~360℃,共热解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最大热分解温度逐渐向高温处移动;生物质比例越低热解得到的液体越多;温度越高,得到的液体越少,在350℃下进行共热解得到的液体最多。混合后热解液体的氧含量比生物质单独热解得到液体的氧含量有所降低,芳香族化合物有所增加,并分析了热解液体的族组成。中图分类号:S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34-05
  • 张敏,韩伟,李文清,王蕾,邱建辉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环境友好的有机钛催化剂,以不同摩尔比的乳酸(LA)、己内酯(CL)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了共聚改性,得到了PBS-co-PCL、PBS-co-PLA二元无规共聚物和PBS-co-PCL-co-PLA三元无规共聚物。对添加第3种组分不同的量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结构和热性质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钛催化剂、反应时间在2~4h内得到了数均相对分子质量7万以上的共聚物,分子质量分布在2左右;所有共聚物热分解温度(热失重2%时)和PBS相比没有大的降低,都在300℃以上;三元共聚物也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中图分类号:O633.14;TQ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39-03
  • 赵建波,孙雨安,谢冰,吴诗德,孙红旗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得到SiO2-CS,再与Pt配位,制得二氧化硅负载壳聚糖络合铂催化剂(SiO2-CS-Pt)。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为模型反应,考察了SiO2-CS-Pt的催化性能,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目的产物的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利用性能。目的产物收率达59.7%,催化剂连续使用4次,活性下降不大。中图分类号:O6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42-03
  • 任国宾,王静康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erius2软件自带的晶体结构预测模块,以实验测得的A晶型盐酸帕罗西汀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为晶体结构预测结果的检测与筛选标准,以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得到的空间群作为参考,最终确定了A晶型盐酸帕罗西汀晶体分子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考察了半水盐酸帕罗西汀、A晶型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帕罗西汀异丙醇化物之间的相对稳定性,从晶体结构的角度解释了三者之间晶型相互转换的原因。中图分类号:O723.5;O7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45-04
  • XDM
  • 连奕新,王会芳,陈汉宗,王志辉,李一农,方维平,杨意泉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镁铝尖晶石复合材料为载体,采用浸渍钴钼活性组分无煅烧技术,中试制备出新型XH-1无钾耐硫变换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实验室活性评价和6个月的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XH-1型催化剂结构稳定、机械强度高;在中压(2.0MPa)、低汽气比(0.3~0.6)的反应条件下,催化活性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高压(≥3.0MPa)、高汽气比(≥1.0)条件下催化性能与同类产品相当,符合高、中压各种变换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要求。中图分类号:O643.36;TQ42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49-04
  • 李宗林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降低乙烯生产成本,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内部资源,拓宽裂解原料来源,将重整液化气、加氢液化气、抽余油、加氢裂化尾油、加氢裂化柴油作为裂解乙烯原料,实现了裂解乙烯原料的自给自足。详细分析了各种原料的性质和裂解收率情况,对于同类装置增加裂解原料来源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图分类号:TQ22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53-03
  • 刘海军,张代佳,徐友海,孙亚琴,吕继萍,牟英,修志龙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甘油为原料,利用克雷伯氏菌进行了发酵罐容积规模分别为1m3和20m3的发酵法1,3-丙二醇生产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m3和20m3的发酵罐最终发酵液中1,3-丙二醇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74.6g/L和63.9g/L,1,3-丙二醇相对于甘油的得率分别为61.2%和49.9%。采用发酵液醇沉预处理、再精馏的专利技术可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9%的1,3-丙二醇产品,分离收率大于85%,产品质量达到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聚合反应的要求。成本分析表明,生物法生产1,3-丙二醇技术是经济可行的。中图分类号:TQ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56-03
  • 郑红朝,任不凡,周曙光,陈晓祥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由于回收甲醇中溶解有大量的氨,致使氨基乙酸收率较低。在原有甲醇回收装置中增设解吸塔来除去其中的游离氨,控制结晶体系的pH接近甘氨酸的等电点,从而可提高产品甘氨酸的收率。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 000t/a的甘氨酸生产装置采用此方案技术改造后,回收的甲醇中氨质量分数低于0.01%,实际甘氨酸产率增效达到8%,经济效益明显,同时生产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中图分类号:TQ028.1;TQ4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59-03
  • XGM
  • 赵琳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俄罗斯大部分原油含轻组分较多,这种原油特点促进了催化重整工艺的发展,催化重整工艺在俄罗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方面占有首要位置,综述了俄罗斯原有催化重整工艺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对半再生催化重整过程、连续再生催化重整过程、固定床半再生重整工艺改造方案和分子筛重整工艺,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E6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62-04
  • XHM
  • 白国义,张晨芳,陈立功,张月成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通过构型反转和外消旋化反应对手性醇类、氨基醇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的非目标对映体进行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构型反转能够直接得到所需要的对映体,效率高,但其应用局限性较大;而催化外消旋化反应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将金属配合物与酶联用的动态动力学拆分法使消旋率达到了100%,并最终直接得到所需构型的对映体,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固定床连续外消旋化的方法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Q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66-04
  • XJM
  •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KM
  •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AM
  • 孙本惠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膜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在近20多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膜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突出优点,是解决全球所面临的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最有效的高科技手段之一。概述了膜技术对全球经济可持续化发展所起的作用,重点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回用、饮用水净化、燃料乙醇生产及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08-04
  • XBM
  • 郭瑾,马军
    . 2007, 27(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天然有机物(NOM)来源和危害的基础上,对NOM的提取、分离和表征技术的近期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综述。介绍了NOM的各种提取和分离方法,对各种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和产率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以反渗透、大孔树脂和膜分离为核心的工艺为目前最主要的提取分离手段。此外,详细列举了包括光谱、色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成像等在内的NOM表征方法,对各分析结果所对应的NOM的结构特征和物化性质进行了阐述。中图分类号:S153.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2-0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