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2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6-10-15
  

  • 全选
    |
    XAM
  • 邝生鲁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和化工耗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节能降耗方面应开展以下工作:研发高活性催化剂,设计新型反应器;应用新合成方法和绿色化学有效技术和装置;发展耦合与集成技术,将反应与分离组合成膜反应装置,可使过程简化、改进能量效率、增加反应物转化和产物收率;应用新的组合分离方法;热能回收与利用;开发新型燃烧技术、余热回收与利用;多共生能源系统技术;可再生资源化工开发和找寻石油的替代燃料等。讨论了大型化工装置的节能途径和方法。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01-07
  • 徐富贵,宋昭峥,罗方敏,蒋庆哲,徐春明,柯明,郑成国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进口含硫原油逐年增多,含硫渣油的合理加工是弥补我国石油资源不足、满足轻油需求增长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各种主要渣油的加工工艺特点和适应性。同时,结合我国目前渣油加工的现状,建议发展2条含硫渣油加工路线:渣油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减压瓦斯油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循环流化床锅炉。这2条工艺路线不仅充分利用了重油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在我国渣油加工中的主体地位和优势,又能合理地利用含硫渣油生产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运输燃料油、化工原料油。中图分类号:TE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08-06
  • 郑冬梅,朱昌雄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专家问卷调查结合实际研究工作,从市场需求、政府作为、生物农药产业发展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我国生物农药市场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及对策,即加快生物农药产业市场化进程,强化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扶持,完善农药及农产品法律法规,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加强产学研实质联合,培育产业集群等。中图分类号:TQ4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14-06
  • XBM
  • 范志云,李爱民,吴林,侯国华,高冠道,陈金龙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金属酞菁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金属酞菁本身的性质、活性氧性质、金属酞菁在水中的分散性、金属酞菁的负载方式及载体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金属酞菁可见光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金属酞菁可见光催化效率的途径。中图分类号:TQ6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20-05
  • 张爱勇,肖羽堂,吕晓龙,高冠道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剂应用形式方面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制约因素,将光催化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进行耦合可从不同角度较好解决此类难题;目前的光催化膜反应器主要有悬浮型、负载型和内嵌型光催化膜反应器3种;在全面论述各类光催化膜反应器的工艺特性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光催化耦合分离膜在合理选择膜类型和膜孔径方面存在理论不足的现状,首次提出耦合分离膜在膜类型和膜孔径选择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依据和一套可操作性极强的选择程序。中图分类号:X7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25-06
  • 高继贤,王铁峰,王金福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众多的烟气脱硫工艺中,炭法吸附烟气净化硫回收技术作为一种可资源化技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及工业界的瞩目。作为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可资源化脱硫回收技术,国内外对其基础和工艺,包括吸附剂、吸附机理、吸脱附动力学和吸脱附工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指出烟气脱硫发展趋势是开发大通量、低压降、连续化、自动化、资源化、低成本的新工艺。中图分类号:X701.3;X511;TQ0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31-04
  • 张一甫,曾幸荣,李鹏,周爱华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酮醛树脂具有良好的溶剂相溶性和树脂相容性,是重要的涂料多功能助剂。对国内外酮醛树脂合成和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较详细地介绍了酮醛原位改性、接枝和缩合改性研究进展,指出功能化将是酮醛树脂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酮醛树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中图分类号:TQ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35-05
  • XCM
  • 白莹,吴锋,吴川,包丽颖,衣宝廉,张华民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Cl-和NO-3阴离子对NaBH4溶液现场制氢反应的影响,发现在制氢反应过程中存在着生成金属硼化物和生成金属氢氧化物的竞争反应。当溶液中阴离子为Cl-时,金属离子在催化NaBH4溶液制氢反应时将与硼结合,促使其活化为高活性金属硼化物,能有效促进制氢反应;当溶液中的阴离子为NO-3时,将诱导金属离子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氢氧化物,抑制制氢反应。中图分类号:TM911.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40-03
  • 刘百军,李敏,冯乐刚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与草酸脱铝相结合法对Y分子筛进行改性,用孔体积饱和浸渍法制备了Ni-W/γAl2O3-USY加氢精制催化剂,考察了改性Y分子筛对催化剂的酸性及催化剂的HDN活性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酸性表征。随着草酸加入量的增多,催化剂的总酸量减少;随着处理温度的增高,弱酸和强酸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催化剂中适量的USY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总酸量,并提供对喹啉HDN的适中酸强度,明显提高催化剂的HDN活性。中图分类号:TQ42616;TE6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43-03
  • 宋国君,亓峰,李培耀,殷兰兰,王立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常规的双辊混炼法制备出了剥离型的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的亚微观形态,测试了材料的物理性能,研究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变化曲线,表征了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制备出了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低填充量(小于3份)时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应力-应变明显变化,加工流动性略有不同。中图分类号:TQ3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46-03
  • 郭保林,袁金芳,张晓丽,高青雨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了大分子引发剂壳聚糖(CS)接枝α-溴代异丁酰溴(CS-Br),然后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一种新型pH敏感性的壳聚糖材料——壳聚糖接枝α-溴代异丁酰溴共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P(CS-Br-PEGM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辅酶A(CoA)的控制释放,结果发现在24℃、P(CS-Br-PEGMA)在不同浓度或pH在3.7~9之间变化时,聚合物都能对辅酶A进行控制释放,同时对其控制释放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49-03
  • 辛嘉英,郑妍,吴小梅,夏春谷,李树本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机相和无溶剂反应体系中进行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与油酸甘油酯转酯反应的比较研究。通过筛选发现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因其独特的催化专一性减少了副产物,提高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同时研究了不同反应介质对转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溶剂反应体系中,Novozym435脂肪酶催化阿魏酸乙酯与油酸甘油酯的转酯反应目标产物得率较高,与甲苯作为反应介质的体系相比酶的操作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中图分类号:Q559;TQ2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52-03
  • XDM
  • 郝代军,朱建华,王国良,龚旭辉,王宗泉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组合固定床反应-再生系统和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开发出利用液化石油气制芳烃工艺(GTA)。该工艺可将液化石油气转化为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轻质芳烃,而且流程简单,操作稳定,所产混合芳烃不含非芳烃组分,简化了抽提流程,节省了投资,并降低了能耗。4.0万t/a的工业化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利用GTA技术能将醚化后的C4组分转化为质量分数56.76%的芳烃,同时还能得到质量分数为23.74%的民用液化气。中图分类号:TQ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55-04
  • 洪俊明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味精废水和饮料废水水质互补性较强的特点,将味精废水和饮料废水混合,可降低味精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并提高饮料废水可生物降解性。选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生物炭三段式生物法工艺对混合废水进行处理,节省了工程投资。2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在混合进水中有机污染物、氨氮等浓度较高的条件下,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COD和BOD的去除率均超过99%,氨氮的去除率超过96%。中图分类号:X79;TQ9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59-03
  • 施荣伟,张绍军,石建明,马海洪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醋酸丁酸纤维素淡酸分离装置操作难以稳定,无法进行连续生产且达不到淡酸分离要求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原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了操作控制手段,增设了轻相液体分布器,将脱酯塔提馏段改为板式结构并使用耐酸材料等。改造后,装置运行稳定,淡酸分离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中图分类号:TQ3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62-02
  • XGM
  • 张立萍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拜耳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现状和未来的投资计划。拜耳目前在中国共有16家企业(包括香港和台湾),到2009年在上海一体化基地的总投资将高达18亿美元。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64-03
  •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HM
  • 刘安军,强西怀,田灵,胡智锋,章川波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树枝状大分子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新型材料。介绍了树枝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结构性能、合成方法及其应用,论述了以异氰酸酯化合物为新型单体的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6)10-0067-03
  • XJM
  •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KM
  • . 2006, 26(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