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4-10-15
  

  • 全选
    |
    XAM
  • 朱昌雄 蒋细良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已商品化的农用抗生素类品种有21种,制剂量超过8万t/a,产值约为12亿元/a。目前我国农用抗生素产业所呈现的特点是:生产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有些产品不生产和停产,另外一些新商品化的品种数量在增加;农用抗生素产业已成为生物农药产业的主体。介绍了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发现状及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未来农用抗生素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中图分类号:TQ458;TQ4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01-04
  • 罗明典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采用微生物-生物技术治理废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介绍10个方面:①活性污泥法治理有机废水获取氢能源;②生物膜法治理废水获取凝集剂产品;③用细菌方法治理废水中高毒性致癌物;④微生物方法治理水域漏油污染物;⑤微生物治理水域放射性污染物;⑥清除废弃食用油污染物,研制生物柴油;⑦微生物治理甲基叔丁基醚致癌污染物;⑧用光合细菌净化水质,索取有价值的产品;⑨生物酶制剂用于治理有机废水、污水;⑩微生物治理矿山金属物废水。中图分类号:X1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05-05
  • XBM
  • 丁涛 田明 刘力 黄宏海 张立群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聚碳酸酯(PC)及其合金的无卤阻燃体系(除无机铝-镁系外)的研究开发进展,包括硅系、芳香族磺酸盐、无卤磷酸酯、磷-氮系、硼系及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等几大体系。介绍了它们的阻燃机理,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指出根据PC及其合金的不同用途,研究非卤阻燃元素之间相互协同作用以及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阻燃剂和阻燃方式,将是该领域阻燃工作者未来努力的方向。中图分类号:TQ314.248;TQ3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10-05
  • 马素德 丁文 王朋国 钟力生 徐传骧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视频信号等的发展对传输介质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较大带宽的梯度型聚合物光纤(GI-POF)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近10年来研究较多的制备GI-POF的3种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界面凝胶共聚法已经比较成熟,现有缺陷是其本身所固有的,难有大的突破;多层共挤法适合大规模生产,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工业化生产前景广阔;离心共聚法的应用有限,前景不明朗。对未来GI-POF制备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多层共挤法将成为GI-POF的主流制造方法。中图分类号:TQ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15-04
  • 臧亚南 丁恩勇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由熔融纺丝-冷却拉伸法和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原理和过程。对当前膜研究领域的热点即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行了重点评述,包括暂时性改性和永久性改性。阐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特点,着重讨论了亲水化改性对膜性能如膜的微孔孔径、孔隙率、透水量等的影响,强调膜表面亲水性的提高可改善膜的耐生物污染性。指出聚丙烯微孔膜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TQ028.8;TQ32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19-04
  • 徐志达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聚烯烃弹性体的优异特性,综述了聚烯烃弹性体与通用塑料(如聚丙烯)、工程塑料共混改性的进展。聚烯烃弹性体既有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和良好的低温性能,又有优异的耐热老化和抗紫外性能。无论是均聚、共聚还是高流动性聚丙烯,POE的增韧效果都优于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乙丙橡胶(EPM)。与EPDM等改性剂相比,聚烯烃弹性体能在较低含量下实现材料的脆-韧转变,减少因加入弹性体造成的材料强度和模量的损失。作为聚丙烯改性剂可在改善聚丙烯冲击强度的同时适当保持其刚性和光学透明性。中图分类号:TQ3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23-05
  • XCM
  • 汪朝阳 赵耀明 王方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醇酸(GA)、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为原料,以氯化亚锡(质量分数0.5%)为催化剂,在165℃、70 Pa下熔融聚合10 h,通过熔融共聚法直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系列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乳酸(PGLA),用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系统地对其进行了表征。当n(GA)∶n(D,L-LA)=1∶1,直接熔融聚合法获得的D,L-PGLA 50/50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300,比相同条件下合成的L-PGLA 50/50的18 000要高。中图分类号:O63;TQ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28-03
  • 于培志 王学英 耿同谋 苏长明 吴文辉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腈纶废丝为原料,水解合成出部分水解聚丙烯腈钠,再以其为接枝底物,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化剂进行改性,合成出了阳离子化度为0.09~1.03 mmol/g的改性腈纶废丝产品。钻井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出的阳离子化度为0.2~0.5 mmol/g的改性腈纶废丝样品,在正电性钻井液中具有较好的抑制性和降滤失作用效果,能较好地保持正电性钻井液体系的电性和流变性特征。中图分类号:TE254.4;X7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31-04
  • 孙绍晖 孙培勤 刘大壮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环氧/丙烯酸树脂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水性复合乳液,研究了在叔胺作用下,丙烯酸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反应规律,发现胺的用量、环氧树脂分子质量、体系固含量以及环氧/胺/丙烯酸摩尔比是影响凝胶的重要因素,并利用三角图方法,测定了物理凝胶和非凝胶区域的范围。中图分类号:TQ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35-03
  • 宋华付 丁绍民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制备高纯度3-羟甲基噻吩的简便方法。3-甲基噻吩经侧链溴化后直接水解得到粗品3-羟甲基噻吩。用Zn/Cu粉在碱性条件下处理粗品3-羟甲基噻吩,再经过简单蒸馏即得纯度达97.8%的3-羟甲基噻吩,收率51.6%。中图分类号:TQ251.2;O6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38-01
  • 张学骜 陈柯 龙永福 谢凯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S),用红外光谱(IR)、氢核磁共振(1HNMR)和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进行了初步的自组装研究。中图分类号:TQ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39-04
  • 郭广生 孙玉绣 王志华 郭洪猷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Ca(NO3)2·4H2O和(NH4)2HPO4为前驱体,在水热条件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HA)纳米棒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水热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A微晶尺寸变化有较大影响,相对而言升高温度有利于HA微晶在a轴方向的生长,而延长反应时间则有利于HA微晶在c轴方向的生长;pH值对物相组成和微晶尺寸均有显著的影响,pH值升高将阻碍HA微晶在c轴方向的生长,并且只有当pH≥8.7时,所得产物为纯HA,没有CaHPO4杂质出现。在适当优化条件下制备出了长71~343 nm、直径19~38 nm、长径比2~18的结晶度高、分散性好的HA纳米棒。中图分类号:TQ1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43-03
  • XDM
  • 于广锁 龚欣 刘海峰 王亦飞 王辅臣 于遵宏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煤气化是实现煤炭洁净利用的关键。简要评述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大型冷模研究、小型热模试验、雾化性能研究及合成气初步净化研究等,介绍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炉的中试概况。阐述了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其与引进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区别,并对该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了介绍。中图分类号:TQ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46-04
  • 蒋立敬 方维平 刘纪端 胡长禄 刘长厚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FZC系列渣油加氢催化剂包括保护剂、脱金属剂、脱硫剂和脱氮剂等的特点,以及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容金属杂质能力强,工业应用结果显示该系列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中图分类号:TQ42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50-03
  • 路桂杰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大庆华科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一厂聚丙烯生产装置投料过程中存在的投料量不准,能耗、原辅料消耗过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不稳定,反应难于控制等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对聚丙烯投料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增设了自动控制系统,采用气动三通阀、质量流量计、大流量泵分别替代计量罐及丙烯升压器、玻璃板流量计和小流量泵。生产实践证明,装置改造后投料量比较准确,每釜投料时间由40 min缩短至15~20 min,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降低了能耗。中图分类号:TQ0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53-03
  • XEM
  • 汪群慧 张海霞 马军 李发生 肖羽堂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三维电极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着重阐述了国内外的实验研究与应用现状,及三维电极与化学催化、光催化、生物催化、超声波、絮凝和吸附法等的优化组合技术。该领域研究的主攻目标仍然是如何提高电极材料的催化性能,提高电流效率,减少电极极化,降低能耗。因此,新型三维电催化电极和高效反应器的研制,三维电极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的系统集成及处理单元的有机联合将是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56-04
  • XGM
  • 吴树新 沈玉龙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200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研究成果,这次的获奖项目是:①Bristol Myers Squibb公司(BMS)利用植物细胞发酵(PCF)和萃取技术,开发了一种生产Taxol A○R制品的绿色合成路线而获得更新合成路线奖;②变更溶剂/反应条件奖给予了Buckman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公司,因为他们开发了一种旨在改善纸再生过程的酶技术OptimyzeA○R;③Engelhard公司因开发一系列环境友好的Rightfit TM偶氮颜料,获得了设计安全化学品奖;④乔治亚理工学院的Eckert教授和Liotta教授获得了学术奖,他们研究出一种环境友好、性质可调的溶剂,实现了反应、分离一体化;⑤Jeneil生物表面活性剂公司因研究出一种天然的、低毒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产品,用于替代传统的表面活性剂而得到小企业奖。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60-03
  • XHM
  • 王华 韩金玉 常贺英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业高效制备色谱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分离技术。介绍了模拟移动床色谱、VariCol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3种主要的工业高效制备色谱的原理和应用,并扼要介绍了工业高效制备色谱分离过程的模拟和优化方法。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10-0063-03
  • XKM
  •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JM
  •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4, 24(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