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2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4-08-15
  

  • 全选
    |
    XAM
  • 陈俊武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炼油过程中多产石油化工原料的有关工艺技术,从化学结构转化角度阐明了理论依据。由于原油特别是重油中丰富的烷基碳、环烷碳和芳碳资源均能通过一定途径转化为低碳烯碳以及芳碳,其潜在资源超过单纯依靠石脑油所能提供的数量,因而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原则下尽量提高其转化率成为当前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研究热点。中图分类号:TQ-9;TE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01-03
  • 姚国欣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丙烯是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副产品,由于常规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丙烯产量难以满足丙烯快速增长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发生产丙烯的新技术,开拓生产丙烯的原料新来源。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可供工业应用的5种丙烯生产新技术:①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的丁烯和乙烯复分解生产丙烯;②重原料油催化裂化增产丙烯;③低价值重烯烃裂化生产丙烯;④丙烷脱氢生产丙烯;⑤甲醇选择性转化生产丙烯。中图分类号:TQ221.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04-06
  • XBM
  • 方向晨 程振民 袁渭康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柴油深度脱硫受到3个反应工程问题的限制:一是反应速率级数对总硫浓度呈二级,因此在硫浓度很低时加氢脱硫速率极慢;二是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甲基取代基有空间位阻,需采取先加氢、后氢解的途径;三是脱硫反应受到硫化氢的抑制作用,特别在硫浓度很低时,硫化氢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为了获得超低硫柴油(<50 μg/g),根据反应工程原理,气液逆流加氢操作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中图分类号:TE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10-05
  • 陆江银 赵震 徐春明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碳四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体系、影响因素及催化裂解方式。该催化剂体系包括硅铝酸盐及锆硫酸盐,氧化铝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混合物,负载型催化剂等3种类型。其中分子筛(晶体硅铝酸盐)及其改性催化剂是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除操作条件外,稀释剂、引发和抑制剂和裂解反应方式对催化裂解反应均有影响。催化裂解反应机理与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条件相关。对于酸性分子筛催化剂有2种比较公认的机理:正碳离子机理,自由基与正碳离子机理两种形式。研究表明碳四烷烃,特别是正丁烷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具有良好的低碳烯烃收率,收率可达50%以上。中图分类号:TQ221;TE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15-04
  • 李新学 刘迎新 魏雄辉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羰基硫(COS)的性质和各种脱除方法包括胺法、加氢、水解、氧化等技术的原理与特点。胺法多用于处理H2S和COS同时存在的天然气和炼厂气,关键在于提高COS脱除率;加氢转化法将COS转化成H2S的转化率高,在石油炼制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所用Co-Mo-Al2O3催化剂价格昂贵,操作温度较高,并存在一定的副反应。水解转化法反应温度低、不消耗氢源、副反应少,是目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重点在于高活性催化剂的研制。指出开发配方优化和系列化的醇胺类溶剂吸收体系及催化剂性能优良的水解转化法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X701.3;TQ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19-04
  • 张文效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成氨联产甲醇工艺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发的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工艺。在醇氨质量比约20%时,吨氨成本下降约30元。90年代开发的甲醇化甲烷化工艺是合成氨工业史上一大变革。在醇氨质量比为20%时,吨氨成本可下降80元左右。目前正在开发的合成氨联产甲醇技术与其他净化技术——吸附法净化技术组合的新工艺,其能耗只约占甲烷化工艺能耗的20%。原料气经吸附脱除少量CO2、CO和水后不经氨冷器直接进入氨合成塔,既节省能耗又提高装置能力,若这一成果能实现工业化,将是合成氨工艺一项新进展。中图分类号:TQ223.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23-03
  • XCM
  • 彭峰 王红娟 张雷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在不添加其他溶剂的情况下低温水解,制备了具有晶态结构TiO2与TiO2-SnO2复合透明溶胶,并在铝片上制备了纳米膜。以空气中的有机挥发物丙酮模拟污染物,研究了SnO2与TiO2摩尔比及热处理温度对TiO2-SnO2复合纳米膜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含n(SnO2)∶n(TiO2)=1∶20的该复合膜催化剂,在393~573 K较低温度下处理后具有最强的光催化活性。中图分类号:TQ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26-04
  • 陈筛林 范轶 杨海光 丁富新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7L的环流反应器为曝气设备,研究了皂化废水的生物降解过程。环流反应器可高效处理皂化废水,水力停留时间仅6h,皂化废水的生物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宏观动力学,最佳活性污泥质量浓度范围为5~9g/L;活性污泥系统连续运行稳定,出水化学需氧量稳定在100mg/L左右。扫描电镜显示驯化污泥相较接种污泥有较大变化,微生物的活性提高,种类更为丰富。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30-03
  • 王秀霞 姜志钢 冯圣玉 张一烽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反应的方法合成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系统考察了乙烯基硅油、乳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聚合反应及乳胶粒尺寸和涂膜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质量分数为0.30%的羟基硅油与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乳液共聚,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m(聚乙二醇辛苯基醚)=1∶2的复合型乳化剂,70℃下共聚5~6h。所得的乳液带蓝色荧光,乳胶粒粒径为70~100nm,粒径分布窄,乳液具有良好的钙离子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和耐温性,涂膜耐水性较好。中图分类号:TQ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33-03
  • 王芳 吴锋 陈实 王国庆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酞菁铁(FePc)对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浮充性能的影响。添加适量FePc的电池具有较好的浮充浮放性能,其中添加1mg FePc的电池显示了最好的充电效率和循环性能;2 000次浮充以后其内压升高速度也最低。中图分类号:O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36-03
  • 王嘉图 席先峰 魏德卿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高级酯共聚物无皂乳液,测定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竟聚率,考察了共聚物的组成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酸竟聚率为2.32,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竟聚率为0.59,随共聚物中丙烯酸组分含量增加,乳液粒子表面羧基含量增大,乳液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提高,乳液适合在偏碱性条件下使用。中图分类号:TQ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39-03
  • 金欣 贾卫民 杨锦宗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重氮乙酸乙酯(EDA)与乳酸乙酯在二水杨醛铜(Ⅱ)催化下进行O—H插入反应合成了香料呋喃酮前体化合物α-甲基-缩二乙醇酸二乙酯。讨论了催化剂、反应温度和物料比例对插入反应收率的影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产率为69%。与原工艺采用的Williamson反应相比,反应收率提高10%,产品纯度大于98%,而反应条件更温和。中图分类号:TQ225.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42-03
  • XDM
  • 杨光耀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技术改造特点及工艺流程,针对常压塔各侧线分离效果差、能耗高、产品分布不合理、轻质油收率低等问题,分别对常压系统、减压系统、电脱盐与精制系统进行改造。装置改造后,总拔出率提高了4.84%,轻油收率提高了3.59%,能耗降低了150.65MJ/t,产品分布趋于合理。中图分类号:TE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45-04
  • 姚先富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腈纶部溶剂回收装置结晶沉降系统的工艺流程,原流程在原液制备工序中产生的硫酸钠晶体易堵塞板框过滤机,在纺丝工序易堵塞喷丝孔。分析了影响结晶系统沉降效果的各个因素,提出了提高晶体沉降效果的改进措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调整措施后,成品料液硫氰化钠中硫酸钠晶体的含量一直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中图分类号:TQ0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49-03
  • 莫彩利 刘亮 张红伟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原大化集团公司52万t/a尿素生产装置存在解析塔处理能力不足,碳铵液储存容积小,中压放空尾气中氨含量高,装置开停车时废水、废气排放量大等问题。通过拆除解析塔塔板并在塔内填充不锈钢规整填料,增设碳铵液储罐及吸收塔,改进操作方法等措施,解决了上述问题。中压放空尾气中氨质量分数由改造前的20%降至5%以下,尿素氨耗降低约1.4 kg/t,并使废水、废气的排放得到了彻底改善。中图分类号:TQ028.17;TQ44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52-03
  • XEM
  • 李宝华 郭瑞霞 康飞宇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各类废弃电池中所含环境关注的有害成分,报道了国内外废旧铅酸蓄电池、锌锰电池、氢镍电池、镍镉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技术及工艺流程,指出了回收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废锌锰电池、氢镍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再生利用技术发展趋势,并列出了研究结果。最后从管理体系、生产工艺、回收制度、再生利用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治理废弃电池污染的对策。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55-03
  • XFM
  • 王俐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XO化学品的下游市场的需求受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结果是对OXO化学品的需求紧紧跟随世界经济的主流,其主要的用途包括建筑/改造、汽车生产和原始设备生产(OEM)。2002到2007年期间,预计全球OXO化学品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将从1998年到2001年期间的4.7%下降到1.7%。1998年到2002年期间,OXO化学品生产能力大约增加了1.8Mt,主要是在东南亚地区。尽管2002年到2007年期间新增OXO产能的数量和步调急剧下降,但预计全球市场仍然供大于求。中图分类号:TQ2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58-05
  • XHM
  • 闫志国 钱宇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是实现化工产品和过程清洁生产的两大支持工具。分别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设计(LCD)的概念和实施步骤,有助于设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开发出环境友好、经济节约的产品。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4)08-0063-03
  • XKM
  •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JM
  •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4, 24(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