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第2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3-09-15
  

  • 全选
    |
    XAM
  • 樊栓狮 梁德青 陈勇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主要清洁能源,也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我国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对我国宏观能源战略决策、开拓新学科领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未来,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及策略。中图分类号:TE0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01-05
  • 刘玉岐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2年我国轮胎行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利润达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分析了中国加入WTO第一年轮胎行业的发展与变化,指出了近期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中图分类号:TQ336.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06-02
  • XBM
  • 谭天伟 王芳 邓利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常见的生物能源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和生物制氢的应用和开发现状。对以淀粉和纤维素为原料的发酵制燃料酒精技术进行了比较,对木糖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发酵工艺的国外新进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生物柴油的各种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和酶法的特点,特别是对酶法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微生物制氢的菌种和不同制备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指出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基因工程菌发酵制备燃料酒精,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利用有机废水进行微生物制氢可能成为新型生物能源的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K6;Q815;TQ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08-05
  • 常杰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质液化包括生物化学法生产燃料乙醇和热化学法生产生物油,热化学法又可分为快速热解液化和加压液化。着重介绍了目前达到工业示范规模的各种快速热解液化工艺,如旋转锥反应器、携带床反应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涡旋反应器、真空热解磨反应器等,以及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等离子体液化工艺。指出循环流化床工艺具有很高的加热和传热速率,且处理量可以达到较高的规模,是目前利用最多、液体产率最高的工艺。建议加强纤维素生物酶法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工艺的开发以及热化学法生物油精制新工艺的开发。中图分类号: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13-04
  • 杨素萍 曲音波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固氮酶催化的光合放氢和氢酶催化的黑暗厌氧产氢机制,描述了光合细菌原初反应的微观反应动力学以及电子定向转移和质子转位耦联驱动的三磷酸腺苷合成机制与固氮产氢过程。讨论了影响光合放氢的主要因素,如光、氧气、菌株特性、氢供体和氮源等。介绍了固定化、混合培养和重复分批培养等实用化技术和遗传工程技术在光合细菌产氢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光合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17-06
  • 史悦 孙旭东 于慧敏 罗晖 沈忠耀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并提出了有效增强重组腈代谢酶系表达活性的多种策略。根据所选用的载体和宿主的不同表达特性,同时克隆目的基因上、下游的正向调控序列可直接增强酶表达水平;强化翻译后的修饰,可有效提高活性;除了常用的大肠杆菌克隆表达体系外,开发新型宿主-载体系统可为重组酶的活性表达提供新的途径;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已知三维结构的蛋白对目标酶进行突变位点设计及结构与功能预测,将有望加快腈代谢酶系的定点突变研究进程。中图分类号:Q5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23-04
  • XCM
  • 靳丽强 刘宗林 徐清华 李彦春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无皂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复合乳液,该乳液在温度为95℃,pH值约为12.0的条件下处理3 h,得到具有中空结构的塑料颜料胶粒。利用红外光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镜、激光散射粒度仪研究了合成过程中胶粒的形态变化。中图分类号:TQ6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27-04
  • 孙杰 吴锋 邱新 王国庆 陈实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种纳米Ni/Y2O3催化剂,并应用X射线衍射、BET比表面测试分析手段对该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乙醇的水蒸气重整反应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作为燃料电池氢源技术中乙醇重整器的候选催化剂。中图分类号:TK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31-04
  • 聂开立 王芳 谭天伟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利用本实验室自制的Candidasp.99-125脂肪酶转酯化合成生物柴油的过程。深入研究了甲醇对反应的抑制作用,酶用量、溶剂、底物浓度、反应温度、时间、水含量、pH值对生物柴油合成的影响,以及反应中固定化酶的寿命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最佳转酯化反应条件和分批加入甲醇的工艺条件下,最高单批转化率可以达到96%,固定化酶的使用半衰期可达到200 h以上。中图分类号:TQ2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35-04
  • 田原宇 贾生盛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研究粒度及粒度分布对沥青水浆的黏度、稳定性、制浆操作状况、泵送和雾化燃烧的影响,提出了最大颗粒不大于30目(542 μm),小于200目(74 μm)颗粒累积量大于50%的双指标控制的自然分布判定法,制取了沥青质量分数高达75%,黏度200 MPa/s(转速100 r/s)稳定性良好的沥青水浆。采用该判定法进行工业中试,制浆简便,泵送雾化燃烧性能良好。中图分类号:TE62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39-03
  • XDM
  • 李永吉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Shell工艺制合成气装置中渣油与炼厂气共用技术的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通过掺入干气对渣油雾化的影响、对气化系统的影响及废热锅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证明掺烧干气后耗氧量比全部用渣油时明显降低。中图分类号:TE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42-03
  • 陆同仁 朱怀民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聚氰胺生产线粉体工段处理采用吸式气力输送的方法,在输送物料的同时,可以冷却提纯物料,实现自动化打包,改善车间工作环境。介绍了三聚氰胺生产线粉体后处理技术改造的基本情况以及改造后的实际效果。中图分类号:TQ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45-03
  • 刘晓社 杨金妮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氧化铝生产的主要设备Φ10 m×32 m种分槽采用空气搅拌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导流筒搅拌器的结构及特点,并对该搅拌器的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中图分类号:TQ05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48-02
  • XEM
  • 许晓菁 闻建平 董文明 王长林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使用高温厌氧微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以及温度、pH值、有机负荷、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载体等对有机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的影响。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流化床为例,介绍了高温厌氧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介绍了国内高温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应用现状。评述了高温厌氧生物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将中温、高温耦合技术以及阶段式系统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见解。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50-04
  • XFM
  • 余皎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聚乙烯市场供需、进出口和价格等状况,并预测了今后生产及消费的发展趋势。全球聚乙烯市场总体呈供大于求态势,到2007年,随着大量新增装置的投产,世界聚乙烯过剩能力将继续增加,其中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为中东地区。整个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近年来中国聚乙烯工业的需求增长速度超出了产能的增长速度,巨大的市场缺口需要进口产品满足。薄膜是中国聚乙烯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注塑制品、电线电缆、中空制品等都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到2005年,低密度/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消费结构会略有变化,农膜的比例略有下降,而电线电缆的比例会有所增加;高密度聚乙烯的应用领域仍以中空、薄膜、注塑制品和管材为主,但应用于管材的高密度聚乙烯数量将逐步扩大,而单丝产品的需求量将有所下降。中图分类号:TQ3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54-04
  • XHM
  • 贾凌云 吴刚 杨凤林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表面活性剂、污染物、土壤及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指出导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传递问题,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加快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物从土壤表面到水相的传质过程。目前已经发现某些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但并未发现一致的规律。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3)09-0058-04
  • XIM
  •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JM
  •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3, 23(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