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15
  

  • 全选
    |
    XCM
  • 牛凤娟,易清风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通过改变溶液组成制备了5种不同的钛基纳米多孔钯电极(Pd/PEG、Pd-EDTA/PEG、Pd-EDTA/HCHO、Pd/EG和Pd/HCHO)。扫描电镜图(SEM)分析表明,加入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后,钯颗粒均匀,粒径明显减小,仅有60nm左右。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甲酸在这些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发现在1.0mol/L NaOH+0.5mol/L HCOOH溶液中,加入EDTA且以甲醛作还原剂的电极(Pd-EDTA/HCHO)对甲酸氧化电流密度达132.00mA/cm2,甲酸氧化的起始电位为-0.85V,表明电催化活性优于其他电极。同时研究了Pd-EDTA/HCHO电极对不同浓度甲酸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甲酸浓度范围内,甲酸氧化的阳极电流密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中图分类号:O64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50-04
  • 朱玉婵,任占冬,陈红梅,刘晔,张奇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离子膜电解槽制备了一种新型消毒剂——中性氧化电位水(NEOW),研究了阴、阳极体积比、电解时间和电流密度对NEOW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阴、阳极体积为0.33~0.50,电解时间为5~25min和电流密度为20~50 mA/cm2。在此基础上,设计连续式中性氧化电位水生成机新工艺,可以高效制备出NEOW。此外,还研究了NEOW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9372)和大肠杆菌(8099)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当杀菌时间为1min时,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大于8.34lgCFU/mL;杀菌时间为25min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为4.10lgCFU/mL。所以,NEOW是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新型消毒剂,其pH接近中性,可以减少对金属的腐蚀,能更广泛应用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中。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54-03
  • 姜瑞雨,山红红,李春义,井维健,杨朝合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酸胶溶法制备不同金属氧化物硫转移剂,用模拟FCC反应装置的微型固定床反应器,重点考察了不同硫转移剂的氧化吸附性能及其含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硫转移剂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氧化吸硫性能,不同金属氧化物硫转移剂的吸附性能为:Co-MnAlO>Zn-MnAlO>Cu-MnAlO>Sr-MnAlO>Ba-MnAlO。中图分类号:TE624.41;O6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57-03
  • 刘长鹰.王丙林,宋灵杰,于普,杨启,史磊,齐永斌,郭小丰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消旋正丁基苯酞的化学拆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终产物的光学纯度和总收率。方法如下:先将消旋正丁基苯酞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开环、酸化,再与拆分试剂——左旋α-苯乙胺反应得到2个非对映异构体胺盐的混合物,然后用丙酮和左旋α-苯乙胺的混合溶液重结晶,得到左旋正丁基苯酞的左旋α-苯乙胺盐,酸性条件下将其解离并环合,减压蒸馏得到左旋正丁基苯酞,并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优化的工艺条件。改进后的拆分方法有效抑制了左旋正丁基苯酞的左旋α-苯乙胺盐在重结晶过程中的热分解,提高了产物左旋正丁基苯酞的光学纯度(>99%ee)和总收率(>25%)。中图分类号:O621.3;TQ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60-03
  • XDM
  • 李朝阳,陈兵奎,胡涛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向搅拌器新型运动合成减速机在传动结构上采用两对弧齿锥齿轮组合传动,其中一组齿轮与一根空心轴相联传动外浆,另外一组齿轮与一根实心轴相联传动内浆,从而实现双浆的相向运动合成和双向不同速度的传动要求,配用双速电机,可实现搅拌转速根据工艺要求任意调节,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对容积6m3制脂反应釜新型运动合成减速机进行了结构设计,试制成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图分类号:TQ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63-03
  • 许江,宋帮勇,杨利斌,孔祥冰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蒸汽热裂解制乙烯实验室装置上,分别进行了石脑油、拔头油和油田轻烃的单独裂解和共裂解性能试验,得到适宜的裂解操作条件和掺混比例。拔头油和油田轻烃均为优质的裂解原料,提高裂解温度对其有利,且单独裂解性能优于与石脑油的共裂解性能,宜采用单独裂解的方式;石脑油的裂解性能较差,增大水油质量比对其单独裂解有利,且也不宜采用共裂解的方式来生产乙烯。中图分类号:TQ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66-03
  • 罗进成,门长贵,贺根良,韦孙昌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多元料浆气化技术、煤焦油催化加氢技术应用于焦化生产过程,在生产焦炭的同时,生产甲醇和清洁燃料油。该系统对提高焦化企业煤炭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缓解我国油品紧张局势有明显作用。中图分类号:TQ52;TE6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69-04
  • 齐鲁青,汪晓军,徐绮坤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印染纺织废水稳定回用系统的浓水处理和脱盐问题,选用预处理系统(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装置+曝气生物滤池)和膜系统(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对印染纺织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及回用。预处理较佳的工艺运行参数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水比为5,有机负荷分别约为2.1、1.0kg(COD)/m3·d,溶解氧质量浓度为3.8mg/L,水温35~40℃;臭氧投加量为20~30mg/L。二级生化出水经预处理系统后,出水COD质量浓度平均值可降至27.4mg/L,浊度为4.2NTU,SS为3.0mg/L,氨氮0.7mg/L,色度2倍,再经过膜系统深度处理,淡水出水pH7.4~7.9,电导率50~200μs/cm,总硬度2~10mg/L,总碱度25~60mg/L,膜系统产水达到回用标准。测定浓水pH7.3~8.3,色度32倍,CODCr45.7~97.9mg/L,可直接达标排放,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中图分类号:X783;X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73-04
  • 刘钺,杜风光,李晓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一种用于精密精馏的新型高效并联螺旋填料,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高效填料的放大效应问题。通过填料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测试,表明该填料是一种高效、低阻的新型填料,特别是在传质方面与普通的丝网填料相比优势非常明显。中图分类号:TB657.6;TQ05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77-03
  • 何秀院,吕永康,任守仁,王锐,何敏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废聚乙烯塑料膜及制品的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原料采用100%废聚乙烯塑料膜,不需二次造粒、熔粒,直接一次熔融制成新塑料膜;突破了传统工艺在废聚乙烯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只能添加10%废料,而且必须经过造粒、熔粒二次熔融才能成膜的技术难题。中图分类号:TQ320.4;TQ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80-03
  • 方懿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煤焦油蒸馏的加碱缺点,提出引入电脱盐预处理实现传统煤焦油加工装置的无碱蒸馏工艺改造。以攀钢煤焦油为例,通过对分离温度、破乳剂型号、电场强度等工艺条件考察,采用高压电脱盐工艺可以实现净化焦油含水质量分数≤0.25%,含盐质量分数≤5ppm的无碱蒸馏要求。中图分类号:TQ522.64;TE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83-03
  • XMM
  • 陈郁,刘素玲,张树深,张芸,程磊,王焕雷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工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高,对环境的负效应大,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化学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现有研究结果的总结,根据化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建立了包括园区发展现状、发展协调度及发展潜力的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经济、环境、生态、技术及意识等方面,并给出了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为客观分析评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正确的系统管理调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86-05
  • XNM
  • 赵田甜,席绍峰,李慧勇,王继才,谭建华,贾芳,宋伟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了顶空-GC-MS测定化妆品中的二噁烷。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5种盐溶液: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铵和硫酸镁溶液作为溶剂对二噁烷产生的盐析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钾溶液有利于提高二噁烷在顶空瓶中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盐析效果。同时,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碳酸钾溶液对顶空瓶中二噁烷浓度的影响,确定样品处理方法为:顶空瓶中加入2g待测样品和3g碳酸钾固体,用水稀释定容至10mL。该方法对检测二噁烷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回收率为97.6%~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75%~9.34%,检出限为1.0mg/kg。中图分类号:TQ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91-02
  • XJM
  •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OM
  •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AM
  • 杨友麒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炼油化工企业的公用工程系统因处于总能量转化地位,其效率高低成为企业能耗高低的重要关键之一。本文就公用工程系统节能减排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首先从热电联产系统的节能减排入手,考察了信息技术在公用工程系统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进展,最后讨论了近年来低碳发展对公用工程系统的挑战。中图分类号:TE-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01-06
  • 聂晶磊,杨力,刘纯新,沈英娃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生产前或进口前申报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该制度实施5年来带动新化学物质测试市场的实际数据情况,说明了该项管理制度对生态毒理测试技术领域在中国发展的拉动作用,展望了进一步实现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与生态毒理测试技术领域共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TQ-9;X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07-04
  • XBM
  • 贺金梅,王凤文,张华威,吴亚东,谷红波,黄玉东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氧化纤维素或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素醚、壳聚糖、纤维蛋白胶等)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应用,并对这些止血材料负载凝血酶、钙离子、多聚磷酸盐等的促凝血改性、与各种抗菌药物结合的抗菌改性和其他改性分别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生物医用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功能化改性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中图分类号:R818.052.4;R8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11-05
  • 岳桂淑,吴红军,王宝辉,董晶,李超,田春雨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年来利用甘油为原料催化氢解合成二元醇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甘油催化氢解的机理和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二元醇的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甘油催化氢解制备二元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为甘油催化氢解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中图分类号:O643.32;TQ2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16-05
  • 常煦,曾嵘,罗莉,颜家保,杨忠华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利用微藻催化不对称反应合成手性醇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微藻催化不对称合成的反应类型,同时对影响微藻不对称催化手性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后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该项技术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中图分类号:TQ460.38;O6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21-05
  • 卫新来,汪志,阮仁祥,张颖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质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因其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化学方法转化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产物的研究进展,包括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热解产物生物油的精制、由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解产物转化获得高品位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几个方面。中图分类号:TQ352;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26-06
  • 黄小葳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近年来一些药用植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多糖提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O629.12;TQ4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32-05
  • XCM
  • 阮仁祥,张颖,朱锡锋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生物油品质,使其能够作为内燃机燃料使用,以辛醇为乳化剂,对生物油与柴油/汽油的乳化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了乳化油的水分含量、酸度、运动黏度、燃烧热以及稳定性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乳化油酸度低,含水率低,性质稳定,燃烧性能优良,有望替代柴油/汽油使用。与此同时,乳化实验实现了对生物油轻质组分与重质组分的有效分离:绝大部分轻质组分进入乳化液相,而大部分酸性组分及重质组分如木质素低聚物等则保留在水相。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可以实现大规模应用,是生物油精制应用的一条新路径。中图分类号:TE667;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37-03
  • 李仲谨,韩春鹏,杨威,陈玉苗,丁金浩,田晓静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为原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当归挥发油β-CDP微球包结物;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结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是挥发油1mL,β-CDP微球为6g,包结温度为30℃,包结时间为4h,水为120mL;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包结时间>β-CDP微球与水之比>包结温度>当归挥发油和β-CDP微球投料比。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40-04
  • 傅智健,许娟,彭晓宏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共聚单体,引入各种功能性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引发合成一种新型温控变黏酸稠化剂;研究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对温控变黏酸交联效果的影响,以及丙烯酰胺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重量比、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用量、丙烯腈用量对变黏酸温控变黏过程的影响,同时评价了温控变黏酸的交联与破胶降解能力。中图分类号:TE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44-03
  • 徐冬梅,仝宇
    . 2010, 30(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硅切割废砂浆的来源、组成以及δ-层状结晶二硅酸钠作为优异的无磷洗涤助剂的性能和特点。提出在回收废砂浆中的磨料碳化硅粉和切削液聚乙二醇的同时,以废砂浆中的硅粉为硅源,制备δ-层状结晶二硅酸钠,并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探讨了该方法中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①水解反应中,废砂浆干粉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1.85∶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10 min;②二硅酸钠晶型转化(S→δ)中,焙烧温度690~710℃,焙烧时间60~70min,所得产品的最大钙离子交换能力为344mg/g,最大镁离子交换能力451mg/g。中图分类号:TQ1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0)12-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