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论与评述
    张华, 梁菁, 胡家祺
    摘要 (39) PDF全文 (33) HTML (37)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问题的关注,利益相关方也对企业的ESG表现和信息披露提出新的要求。2024年以来,ESG政策高频出台,ESG监管趋于规范。从政策监管趋势来看,ESG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逐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披露原则也逐渐从单一重要性过渡为双重重要性。欧盟《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我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均引入了双重重要性原则,其内涵包括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基于上述背景,对双重重要性的定义、现状、评估方法等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应用建议。

  • 专论与评述
    葛昶, 余晓钟, 辜穗, 罗霞, 白龙, 刘梦薇
    摘要 (52) PDF全文 (37) HTML (47)   可视化   收藏

    海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利用海水中的水分子分解生成氢气,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环境效益。系统分析了海水制氢技术的国内发展现状,包括电解海水制氢、光催化分解海水制氢和热化学分解海水制氢等主要技术路线,阐述了各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研究表明,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和实现规模化应用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点。还探讨了海水制氢在交通、工业、能源存储和偏远地区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政策支持、技术研发投入、标准制定、国际合作和公众宣传等发展建议,以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清洁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新路径。

  • 专论与评述
    王江涛, 仇德朋, 吴桐, 杜跃展, 曹忠波, 葛晓文
    摘要 (34) PDF全文 (25) HTML (29)   可视化   收藏

    剖析了风光氢一体站在应对可再生能源波动引发的制氢过程不稳定性时,所面临的氢气存储与外输问题。针对于此,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存储规模提出了多样化氢气存储与外输策略,并提出未来的发展建议,旨在有效平衡供需波动,确保氢能供应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如何优化氢气的存储与运输技术,不仅是氢能产业技术突破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氢能产业向工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环节。

  • 专论与评述
    张逸超, 丁贺
    摘要 (32) PDF全文 (22)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从总体趋势、主要技术构成等方面研究氢气管网安全输送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和技术研发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氢气管网输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缓慢增长期和快速增长期3个阶段,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专利申请趋势将继续保持增长,管道输氢技术是解决氢能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防氢脆管道材料技术和管网输氢泄露检测技术是氢气管网安全输送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 专论与评述
    仰淮琼, 陈云嫩, 刘俊
    摘要 (142) PDF全文 (157) HTML (137)   可视化   收藏

    铊是一种剧毒的金属元素,即使较低浓度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在地壳中丰度较低的分散性关键金属元素,铊在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分析我国钢铁、铅、锌、铜、锂、锡、锑、汞等冶炼工业含铊固废来源,总结了含铊固废资源化现状,包括提取铊元素、作为冶金原料、生产微晶玻璃/水泥/井下填充材料等,剖析了含铊固废不同资源化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含铊固废资源化方向,为推进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做贡献。

  • 专论与评述
    于佳玉, 王殿铭, 贾曌, 费奕儒
    摘要 (136) PDF全文 (132) HTML (126)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碳减排趋势下,随着欧盟逐步构建和完善减排体系,绿色甲醇作为一种碳排放更低、储运便捷的绿色燃料,越来越受到行业关注,有望为全球甲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绿色燃料尚处于导入阶段,此时布局,企业可以较低成本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对绿色甲醇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力争提高我国绿色甲醇行业竞争力,稳步推进产业发展。

  • 专论与评述
    赵丽
    摘要 (88) PDF全文 (133) HTML (85)   可视化   收藏

    聚甲醛是力学性能最接近金属材料的一种工程塑料。对国内外聚甲醛行业的市场供需、消费结构、国内进出口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聚甲醛行业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

  • 专论与评述
    隋依言, 宋鹏飞, 王秀林, 聂锁府
    摘要 (154) PDF全文 (124) HTML (144)   可视化   收藏

    将氢能作为港口主要能源利用形式是我国港口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向,港口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氢燃料港口集卡、叉车、轮胎吊等氢能技术及设备提供了最佳的应用示范条件。通过研究国际和国内氢能港口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分析了国内氢能港口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氢能港口近期和远期的技术发展路径及运营模式建议。氢能港口发展重点在于下游产业链的氢能应用;其次要做好氢能技术和氢能装备支撑,从车辆及特殊作业机械的动力替换入手至全面替代柴油装备,覆盖港口用电及储能;最后是保障氢能供给,以加氢站建设保障氢港内氢能装备和设施正常运行。

  • 专论与评述
    王睿, 黄锐, 杨磊, 马丽丽
    摘要 (120) PDF全文 (113) HTML (112)   可视化   收藏

    发展核能制氢已成为核能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外核能制氢研究主要集中于先进堆型,对于现役主要二代核电堆型耦合制氢研究较少。针对中国主要现役二代核电堆型M310,构建了900 MW M310核电站耦合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经济性评估模型,评估了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耦合核能制氢技术的经济性,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制氢成本的敏感性影响。核电度电成本是影响制氢成本的最主要因素,在现阶段核电平均度电成本下,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耦合现役核电具备市场竞争力。

  • 专论与评述
    程海涛
    摘要 (57) PDF全文 (147) HTML (52)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碳中和、解决全球资源循环难题,近年来各国采取的措施备受瞩目。创新构建新型化学技术体系、推动可持续循环型社会绿色发展,是日本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JGSCA)的宗旨与目标。本文对2024年第二十三届JGSCA 7个获奖项目的创新和价值进行了解析与评述。

  • 专论与评述
    董雁春
    摘要 (239) PDF全文 (177) HTML (197)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环保标准日益严格、产业升级浪潮迭起以及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乙烯产业链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重塑。综述了乙烯产业链发展现状,并从政策、需求、供应3个方面分析了乙烯产业链发展趋势,随着“油转化”、炼化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产业供需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乙烯产业链总体向原料多元化(降低生产成本)、产品高端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转型,上游乙烷/混合轻烃裂解法占比逐步提升,下游向聚烯烃弹性体(PO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光伏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高端化工材料延伸趋势明显。针对国内乙烯产业链转型升级,从产业布局、企业转型、科技创新、国际拓展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 专论与评述
    郭卫广, 罗大鹏, 向璟荣, 佟洪金, 雍毅
    摘要 (100) PDF全文 (135) HTML (84)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钛石膏处置利用水平,推进我国“无废城市”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调研了钛白粉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全生命周期分析了钛石膏产生、处置和利用技术应用现状。采集了全国30个钛石膏样品并进行成分分析,总结了钛石膏产、排和处置利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源头上实现“无废”,加大废酸回收利用量,过程上尽量“减废”,提升废水清洁化生产水平,以资源回收替代末端治理,探寻钛石膏高质量规模化利用途径,以增效赋值替代传统堆存等。

  • 专论与评述
    程海涛
    摘要 (123) PDF全文 (139) HTML (95)   可视化   收藏

    对美国环保署(EPA)公布的2024年度美国绿色化学挑战奖(GCCA)获奖成果的创新与价值进行了分析与阐述。Merck & Co.Inc.公司被授予绿色合成路线奖(Greener Synthetic Pathways Award),其创新价值在于发明了一种新的“连续工艺”生产其PD-1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用药物。Pro-Farm Group被授予安全与可降解化学品设计奖,开发了一种具有天然杀虫作用的微生物农药RinoTecTM。Viridis化学公司被授予小企业奖,开发了一种利用可再生原料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工艺流程。特拉华大学Dionisios G.Vlachos教授被授予学术奖(Academic Award),开发了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润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新合成方法。PhoSul®研究团队被授予环境特别奖,开发了PhoSul®增强型磷矿肥料。

  • 专论与评述
    杨友麒
    从化学工业发展的视角,分3个部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从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逻辑和其内涵来解读新质生产力,涵盖了新的生产资料、新劳动者、新服务和新生产关系;其次,从化学工业的转型升级、化学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以及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快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最后,论证了加快化工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两大不容回避的问题,一个是研究方法必须演变,另一个是如何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化工人才。
  • 专论与评述
    张轩
    电子级可持续航煤(eSAF)是除传统生物质基可持续航煤(SAF)外,航空业实现碳减排的另一新兴方向,主要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所产绿氢为原料,结合可再生的二氧化碳(CO2),通过费托合成(FT)路径、甲醇路径和直接合成路径,最终生成航煤馏分。从经济性角度看,eSAF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绿氢成本决定,目前生产成本大致在人民币24元/L左右,高于传统化石航煤和生物航煤。目前eSAF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原料可获得性、高生产成本、可持续性和地理空间匹配等问题。尽管短期内eSAF仍面临很多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但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可逐步提高其竞争力,实现对传统航煤的替代,为全球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前景的途径。
  • 专论与评述
    宝金昕, 张晓晗, 冀弘毅, 李建国
    随着国内乙烯产能规模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的C5、C9资源量也相应大幅增长,2023年国内裂解C5、C9产能已分别达到409.4万t/a和316.5万t/a,历史5年年均增长率约为10.9%和8.8%。高速增长的资源量使提升C5、C9综合利用价值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点,下游深加工企业对裂解资源的利用方式由生产传统的资源导向型产品向应用导向型产品转变;上游裂解原料生产企业也开始思考向下游高附加值合成材料领域延伸。
  • 专论与评述
    于全, 宋一玲
    总图设计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和生产运行能耗有很大影响,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工程案例,从化工行业发展、总图设计两个方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化工项目总图设计要以用地集约、绿色低碳为目标,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安全环保等因素;同时,因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也提出化工行业总图设计新的发展方向。
  • 专论与评述
    闫海燕
    从生产技术、国内外市场规模、生产企业、下游消费结构和产业相关政策及标准等方面出发,综合分析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业现状,并探讨了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 专论与评述
    杨俊刚, 邹国元, 刘宝存
    现代化工. 2024, 44(11): 6-11,17. https://doi.org/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4.11.002
    缓控释肥料、有机类肥料、水溶性肥料等新型肥料在推进氮肥利用效率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养分协同利用、农业废弃物消纳上做出了重要的产品支撑,推动了新型肥料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用肥强度高、化肥产品结构不均衡、缓控释肥释放期与作物吸收规律匹配度低、成本高、水溶肥质量不一等问题还较为明显。新型肥料的发展尚需在产品功能创新、与机械配合施肥、肥料剂型多样化、菌剂专用化、包膜层环保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同时推动更多肥料企业加入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中,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 专论与评述
    郑玉荣, 靳军宝, 白光祖, 吴新年, 王晓民, 张有余
    基于多源数据对氢燃料电池不同创新环节的知识关联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描摹了技术驱动创新发展的演变过程。以2000—2023年全球主要资金项目(探索研究)、国际会议(前沿研究)、期刊论文(基础研究)、发明专利(应用研发)等公开科技文献数据为基础,对氢燃料电池研发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与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竞争高地主要集中在催化剂、双极板等关键材料与技术方向,其中催化剂以高活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纳米协同材料、失活抑制、功能化元素等为重点研发方向;双极板以低成本材料、轻量化材料、关键涂层材料等为重点研发方向。
  • 专论与评述
    任韬宇, 李亚琳, 王朋顺, 贾燕翔, 肖亚楠, 朱齐超
    磷化工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化工工业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从资源到产品产业链中产生了大量副产物,如磷尾矿、磷石膏、黄磷渣、萃余酸等。高效利用副产资源、挖掘利用新途径、提高废弃物利用价值是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从磷化工产业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了从磷矿石采选到磷肥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副产物的种类、产量、特征、利用现状与问题,总结分析其在农业领域的潜在利用途径,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磷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与工农交叉融合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 专论与评述
    王曦, 梁杉, 李骥, 董荣, 李新苗, 潘伟亮
    为了解近10年国内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情况,以2013—2023年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为数据源,采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和突现图谱。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领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保持在高水平。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MBR工艺的原理、应用及存在问题等方面,MBR工艺现存问题的解决、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以及新型MBR的研发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 专论与评述
    刘盼盼, 钟永恒, 刘佳, 王辉, 裴全斌, 张萌萌
    通过国内外天然气计量技术相关专利,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天然气计量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呈增长态势;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较多,但部分国外企业在专利价值度方面具有竞争力;高被引专利主要属于美国公司;中国专利布局更多集中在国内,而美国、德国、瑞士等国专利布局更广泛。中国在天然气计量方法的先进性、计量标准装置的精确度、计量设备的国产化、计量数据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与国外仍然存在差距。未来建议进一步提升天然气计量技术专利质量,加强国际专利布局,重视传统机构与新兴能源企业合作以及产学研合作,瞄准天然气计量领域的前沿热点技术,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与创新。
  • 专论与评述
    罗兆琛, 胡炜杰, 卢永前, 陈焕鑫, 欧政
    概述了我国石化企业建设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和必要性,通过深入剖析石化企业双重机制应用案例及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石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效果提升模式,为我国石化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优化设计提供策略指导。
  • 专论与评述
    安超, 王飞跃, 刘鹏程, 王宏军, 李萍, 张涛
    现代化工. 2024, 44(S2): 19-23,28. https://doi.org/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4.S2.004
    通过调研国内外油气田智能化探索过程中管道数据集成及可视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油气管道数据集成及可视化面临的挑战。基于挑战和智能化管道建设需求,从发展趋势和管道业务2方面提出管道数据集成及可视化未来研究方向。发展趋势重点关注管道数据系统、业务流与工作流的一体化以及生产管理的远程、实时化等方面的建设,管道业务则从感知领域、预测领域、管控领域以及优化领域等方面开展数据集成及可视化研究工作。
  • 专论与评述
    牛承祥, 徐典宏
    借助智慧芽(Patsnap)专利分析工具,从申请趋势、地区分布、技术构成、申请人、重点专利等角度分析了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油田用聚烯烃管材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中国企业拥有绝大部分专利权,但核心专利技术集中在美、日的专利商手中;目前研究开发的重点是以RTP管为代表的聚烯烃复合管技术,特别是复合管中的聚烯烃内衬管材料的选择和配料技术。聚烯烃管材核心技术由美、日等国家掌握,而中国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申请量巨大,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 专论与评述
    李宇慧, 石孝刚, 关文龙, 郑浩然, 蓝兴英
    现代化工. 2024, 44(10): 1-7,14. https://doi.org/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4.10.001
    分子炼油理念主张从分子层次认识石油组成及转化规律,对石油加工过程优化、提高炼厂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通过梳理我国环烷基原油的资源分布、原油性质,概述了环烷基原油高附加值特种产品生产现状,分析了分子炼油理念下环烷基原油加工现状及对应优势,旨在为合理加工利用环烷基原油资源、充分发挥其材料属性、最大限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环烷基原油分子定向合理利用目标提供建议。
  • 专论与评述
    董雁春
    在当今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化工均聚焦于绿色化工,作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之一的CO2氧化乙苯脱氢技术备受瞩目。通过对CO2氧化乙苯脱氢技术的技术特点、专利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性能催化剂研发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其中,钒基、铁基催化剂是其重点发展方向。应加强高性能催化剂研发、优化工艺路线、设计节能反应器等方面工作,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快CO2氧化乙苯脱氢技术工业化步伐。
  • 专论与评述
    李雷, 聂荟扬
    在遵循双碳目标的框架内,发展绿氢市场对于构建以绿色低碳为核心的能源消费新结构具有关键意义,为此,加强政策导向以充分挖掘绿氢市场潜力并促使其逐步成熟至关重要。剖析了中国发展绿氢市场的迫切性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两类主要的培育政策:支持绿氢经济的政策和绿氢管理的监管政策,涵盖直接激励措施、收益稳定机制、碳定价机制、监管政策以及构建绿氢认证体系等方面;并对这些政策工具做出全面评价,就推动中国绿氢市场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 专论与评述
    王兴芬, 刘哲
    现代化工. 2024, 44(S1): 1-6,10. https://doi.org/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4.S1.001
    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国、中东、东南亚及美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现货价格,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NARDL)探讨国外地区市场价格对我国LLDPE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和东南亚,我国LLDPE对中东LLDPE市场的依存程度比较高;同时,东南亚、中东地区及美国对我国LLDPE价格传导存在非对称性,且在价格非对称传导程度和速度上呈现异质特点,其中,美国LLDPE价格下跌的传导程度与速度均大于价格上涨的传导程度与速度,东南亚地区在价格传导程度上也体现出负向非对称性,但传导速度的非对称性不显著,而中东地区LLDPE价格上涨的传导程度大于价格下跌的传导程度,在传导速度上差异较小。
  • 专论与评述
    马顺, 钟尚富
    多孔材料能够有效改善防晒剂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从专利申请数据的角度,系统分析多孔材料在改善化妆品防晒性能方面相关的专利申请趋势、多孔材料种类、技术热点等,对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国内多孔材料的研发提供建议,为相关专利申请提供了思路。
  • 专论与评述
    贺树民
    重点介绍了煤和绿氢耦合制甲醇替换煤制甲醇过程的经济效益和CO2减排情况对比。使用光伏发电电解水生产绿氧、绿氢,绿氧用于煤气化,绿氢全部替代工艺变换产生的灰氢。在煤炭价格为500元/t、工业用电价格为0.86元/kWh时,煤制甲醇单位甲醇成本约为1 527.1元/t;当绿电成本为0.2元/kWh时,煤和绿氢耦合制甲醇生产成本约为1 669.7元/t。若煤和绿氢耦合制甲醇全部替换煤制甲醇,CO2排放量将减少98.5%。大规模绿氢和绿电与煤化工的深度耦合可实现CO2直接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 专论与评述
    朱旭敏, 冯连勇, 吴丽丽
    以制氢技术路径为例,通过Derwent专利数据库和WOS核心论文合集检索,分析技术专利和论文分布概况;然后利用文本聚类并生成ThemeScape专利地图,结合WOS论文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聚类、突变结果,初步识别出潜在颠覆性技术路径;最后从四维度评估技术路径,以熵值法赋权指标,最终计算得出最具颠覆性技术路径。分析结果发现,电解水制氢、光催化制氢和生物质发酵制氢具备潜在颠覆性,特别是生物发酵制氢,我国可围绕制氢研究热点和研发前沿先行布局。
  • 专论与评述
    万子岸, 张振莉, 王正元, 李勍, 刘克峰, 高飞
    以ISO/TS 14067、GHG Protocol和PAS 2050为依据,描述了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全厂碳排放和炼化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通过建立炼化一体化型企业单装置核算模型和全厂核算模型,分析了如何将间接排放分摊到各炼化产品中以及不同碳排放分配方式的适用范围,并对未来炼化一体化型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 专论与评述
    司佳雪, 董鑫, 张晓晴, 任大军, 张淑琴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近20年土壤污染治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高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结果表明,中英文发文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中国于2010年发文量超过美国而成为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但国内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稀疏;当前土壤污染治理中热点污染物主要侧重于重金属、多环芳烃、石油污染物和农药方面,修复技术则聚焦于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面;学者们近几年更关注土壤污染的来源解析和健康风险评估等;结合基因组学的生物修复、生物炭钝化等高效绿色修复技术是当下和未来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重点。
  • 专论与评述
    王在花, 杨英, 孙钰琳
    以2023年数据为基础,对国内聚氨酯硬泡原料市场供需、主要生产企业、代表产品性能指标等进行了分析;综述了聚氨酯硬泡原料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的生产工艺和催化体系研发进展;详细分析了聚氨酯硬泡在化学建材领域的应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并提出发展建议。
  • 专论与评述
    冯瑞, 鲁振亚, 马航, 商立鹏, 危常州, 周凌翔
    肥料是支撑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载体。我国化肥行业存在能源消耗高、绿色清洁技术少、肥料与农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根据张福锁院士提出的"绿色智能肥料"新理念,从肥料绿色化、智能化设计角度提出一种产品设计思路,对创制在资源属性、能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方面实现养分资源充分利用的绿色智能肥料产品进行探索性讨论。
  • 专论与评述
    吴荣, 曹权, 肖思, 王洪建, 王思琪, 童心
    为进一步降低我国天然气行业碳排放,开展了天然气管网融合可再生燃气技术路径研究。结合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与可再生燃气资源禀赋,利用天然气掺氢技术与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入网技术,可提高我国天然气管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研究表明,天然气掺氢技术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技术可行性,现阶段通过评估后掺氢体积比可达到10%。沼气提纯后获得的生物天然气可满足进入天然气管网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国潜在的可再生燃气资源,预计2030年可实现碳减排约71 Mt/a。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天然气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参考。
  • 专论与评述
    李文学, 张月丽, 杨亮亮, 杨卫兰, 郭士成
    交通运输一直是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领域。由于能源转型加速、燃油效率提升,世界交通运输燃料需求将达峰值,石化原料需求将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减油增化、新建乙烯等项目的推进实施,我国乙烯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材料规模也将大幅提升,结构性过剩压力日益增加。实施炼化结构调整,选择有竞争力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和工艺技术,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加大降碳技术应用、提高低碳石化原料比例等手段已成为炼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专论与评述
    于佳玉, 王殿铭, 贾曌, 费奕儒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一般指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线性长链聚乙烯材料。UHMWPE分子量大、分子链长的特点赋予其优越的抗冲击、耐磨损、高强度、抗化学腐蚀、耐低温等性能。对国内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UHMWPE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力争提高我国UHMWPE行业竞争力,稳步推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