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费情况
论文模板
投稿方式
常见问题
征订方式
广告服务
在线订阅
发票与录用通知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2015年, 第3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1-15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从化学物质角度介绍美国固体废物和土壤修复管理
霍立彬, 聂晶磊, 张梦莎, 徐淑民
现代化工. 2015, 35(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国固体废物和土壤修复的法律基础、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持的研究,系统地梳理了美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管理经验,明晰了美国化学物质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美国的实施经验,对我国固体废物和土壤修复环境管理提出建议,旨在协同推进我国在这两方面的环保工作。
Select
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及经济性分析
陈乐, 李立, 马越
现代化工. 2015, 35(1): 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本文基于新型煤化工产业各项技术及工程规模选择,分析了不同原油价格下,新型煤化工产业能够承受的煤炭价格及其经济竞争性,结论是国际原油价格在50~70美元/桶时,新型煤化工产业具有一定经济竞争性,煤基化工产品(乙二醇、烯烃)的经济竞争力会大大好于煤基能源产品(油品、二甲醚);随原油价格增高,经济性不断增强。
Select
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的技术进展及思考
杨养龙, 杨扬
现代化工. 2015, 35(1): 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的技术现状入手,介绍和比较目前的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工艺,为企业的工艺技术和市场选择提供借鉴。
Select
在内蒙古发展间接液化煤制油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菅青娥, 刘虎在
现代化工. 2015, 35(1): 15-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接液化煤制油在国家能源储备、环保、资源转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间接液化煤制油技术的成熟,内蒙古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条件。为推动煤制油产业化进程,需要国家在审批速度、税费收取方面给予企业重点支持,使煤制油适度、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技术进展
Select
固定床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失活研究进展
李灿, 展学成, 赵瑞玉, 赵瑜生, 赵元生, 杨朝合, 刘晨光
现代化工. 2015, 35(1): 18-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载体孔结构、载体形貌和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制备HDM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同时从催化剂的金属沉积和积碳两大方面对催化剂失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评述,并展望了HDM催化剂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Select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吸附分离CH4/N2中的研究进展
任新宇, 孙天军, 胡江亮, 王树东
现代化工. 2015, 35(1): 23-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单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发展,主要从甲烷选择型MOF吸附剂、氮气选择型MOF吸附剂2个方面综述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CH4/N2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MOFs吸附剂与传统吸附剂的CH4/N2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展望了MOFs吸附剂在低品质煤层气脱N2过程的应用前景。
Select
煤炭气化焦化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现状
刘建伟, 谌伦建, 薛中会, 邢宝林, 徐冰
现代化工. 2015, 35(1): 28-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处理技术在煤气化及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简单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中有机物组分以及所造成有机污染的微生物处理方法。
Select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
任成, 王小军, 李永祥, 王建龙, 曹端林
现代化工. 2015, 35(1): 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分类,主要包括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碳基材料复合材料,并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电化学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和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Select
气/汽-液相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邢峰, 徐进良, 谢剑
现代化工. 2015, 35(1): 36-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相分离原理的角度出发,分别介绍了惯性力相分离、离心力相分离以及毛细力相分离技术。其中,惯性力相分离技术主要介绍T型管的应用,毛细力相分离技术分别介绍了毛细管、多孔膜以及金属丝网3种主要结构。同时简要评价了各相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Select
废润滑油再生成燃油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向丽, 倪培永, 张新松, 郭晓丽, 王忠
现代化工. 2015, 35(1): 4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废润滑油再生成燃料的系统评价、再生燃料的制备与再生燃料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除了考虑性价比外,在废润滑油再生燃油的引导政策、法规相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废润滑油来源、裂解方法、裂解温度、催化剂、前后处理方法等是影响废润滑油再生燃油出油率与油品特性的关键因素。所制备的燃油可以用于柴油机、锅炉等燃烧设备。
Select
固体废弃物在水泥行业中的应用进展
吴奇, 刘晶晶, 李倦生, 满瑞林, 章鸿, 刘琦
现代化工. 2015, 35(1):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固体废弃物在水泥行业中的应用,阐述了其节能减排的原理,综述了其用作熟料及燃料替代材料的研究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Select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修饰研究进展
向龙, 王晓慧, 海热提, 刘睿, 付进南, 李媛, 徐梦莹
现代化工. 2015, 35(1): 4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分别从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石墨烯、金属及金属离子、中介体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修饰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
Select
生物质热解与气化制氢研究进展
应浩, 余维金, 许玉, 孙云娟, 高一苇, 王燕杰
现代化工. 2015, 35(1): 53-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与气化制氢的原理和相应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Select
燃煤烟气汞形态转化及脱除技术
赵彬, 易红宏, 唐晓龙, 李倩, 刘丁丁
现代化工. 2015, 35(1): 58-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煤中Hg的含量、不同燃烧时段的形态及其转化,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燃煤烟气汞污染物脱除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技术和催化氧化技术,最终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Select
共结晶过程研究进展
张春桃, 王鑫, 王海蓉, 梁文懂, 赵龙
现代化工. 2015, 35(1): 63-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共结晶技术的发展现状、共结晶方式及共晶体产品的表征方法,展望了未来共结晶技术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共结晶技术应用广泛、发展前景远大。
Select
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张帆, 刘媛, 贺盛福, 彭志远, 彭晓春
现代化工. 2015, 35(1): 67-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光催化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比较了3类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将来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科研与开发
Select
适用于涂装工艺的喷涂级ABS产品研制
马晓坤, 胡慧林, 郝刚, 赵纯
现代化工. 2015, 35(1):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涂装件喷涂漆膜与ABS产品之间的相互结合性能,并针对喷涂级ABS产品研制开展了系列改良实验,通过对高丙烯腈含量SAN牌号的开发和极性助剂包的改善,开发了喷涂级ABS产品。通过对喷涂级ABS产品的性能分析,证实了开发的喷涂级产品更适用于涂装件市场的生产需求。
Select
Mo/P-SiO2催化合成丙酮酸乙酯的研究
冷一欣, 单凯, 韶晖, 黄春香, 袁野
现代化工. 2015, 35(1): 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浸渍法制备Mo/P-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酸性,活性组分能较好的分布于载体SiO2上。在催化合成丙酮酸乙酯的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当n(Mo)∶n(P)=2∶1,焙烧温度为450℃时,催化剂活性较好。当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3.6%时,丙酮酸乙酯收率达72%。
Select
铅银渣中多种元素提取工艺路线的研究
王树立, 高雪, 赵奇, 岳彩红, 苏日升, 司晶晶, 马新起
现代化工. 2015, 35(1): 8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取铅银渣中的多种有价元素,对铅银渣的综合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在常压和常温条件下,利用通用普通无机试剂将铅银渣中的砷、铁、铟、镓、铅、锌等元素提取出来,使其转化为砷酸钙、磷酸铁、氢氧化铟、硫酸镓、硫酸铅、碱式碳酸锌等较为常用的化工产品。
Select
以磷肥副产氟化钠制备氟化锂的研究
张海燕, 余正兴, 明大增, 李志祥, 杨劲
现代化工. 2015, 35(1): 84-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了一条以磷肥副产氟化钠为原料制备工业级氟化锂的新工艺路线。研究了氢氟酸加入比例、反应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氟化锂纯度、收率的影响。获得磷肥副产氟化钠合成氟化锂的最优工艺条件,n(HF)/n(F)=15%,液固比=9~10,T=75~85℃,t=5~6h,n(Li)/n(F)=1.0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氟化锂产品质量符合工业级氟化锂国标要求,氟化锂收率达到90%。
Select
化学法制备纳米银及其应用
佘博西, 耿焕然, 汤皎宁, 万学娟
现代化工. 2015, 35(1):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硝酸银作银源研究反应物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纳米银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在常温,较高AgNO3质量浓度(30g/L)下,使用1.2g的PVP制备出平均粒径在80nm的纳米银胶,并探讨了其热性能与导电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银胶质量浓度的增大,其导电性有所增加。所制备的纳米银胶不残留各种无机物,经浓缩后可直接获得导电油墨,避免了传统制备导电油墨过程的离心分散造成的产量损失与二次改性问题。
Select
利用熔融结晶法进行苯甲酸的提纯
段晓宇, 赵风云, 李飞龙, 刘亚青, 崔蕊
现代化工. 2015, 35(1):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苯甲酸的熔融结晶提纯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究国内外现有的熔融结晶器与自发明的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的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优于传统管式结晶器。并得到翅片结晶器和板式结晶器最优实验条件,使得产品纯度达到99.99%。
Select
复分解法制备硼氢化钾
卞祥, 王日杰, 杨晓霞
现代化工. 2015, 35(1): 95-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Schlesinger法生产固体硼氢化钠的母液循环所带来的水解损失和设备负荷,以目前工业硼氢化钠生产中典型结晶母液(25% NaBH4、5% NaOH、70% H2O)和氢氧化钾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法直接制备固体硼氢化钾。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光学显微分析和碘量滴定法研究了氢氧化钾用量、反应温度、结晶温度、溶剂蒸发量等因素对产品组成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钾/硼氢化钠摩尔比为1.10,反应温度低于60℃,结晶温度低于10℃时,硼氢化钾粗产品粒度分布均匀,纯度可以达到86%,收率>80%。
Select
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分离大豆异黄酮
范蕊庆, 李晓瑄
现代化工. 2015, 35(1): 99-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浸提大豆异黄酮固体,并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质量分数、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温度、时间对大豆异黄酮的分配系数和萃取收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大豆异黄酮萃取收率的因素为:时间>磷酸氢二钾质量分数>乙醇质量分数>温度。最佳提取条件为:25%乙醇/25%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室温(20℃)浸提30min。大豆异黄酮几乎全部分配在上相,其上相收率为97.0%。
Select
酸渣用作引气减水剂的研究
武光庆, 伍联营, 胡仰栋
现代化工. 2015, 35(1):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aOH对酸渣进行中和并进行成分分析,其中磺酸盐质量分数为83.6%,NaCl质量分数为0.6%,Na2SO4质量分数为15.8%。考察了砂浆减水率随酸渣掺加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掺加量为1.5%时,砂浆减水率达到21%,且酸渣具有引气性。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酸渣复配作为引气减水剂对混凝土减水率、含气量、抗压强度等指标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复配方案。
Select
石油化工污泥调质深度脱水工艺应用研究
李威, 李慧, 张引
现代化工. 2015, 35(1): 107-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某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调质深度脱水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小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化工污泥的含水率,实现污泥的减量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对污泥深度脱水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工艺:在化工污泥中加入12%生石灰和2%ME调理剂后,混合10min,抽滤15min,污泥最终含水率降低到50.6%,达到污泥混合填埋对污泥含水率的要求。最佳条件下脱水污泥浸出液重金属浓度比原始污泥有所降低,调理剂不增加脱水污泥的重金属含量。
Select
溶剂辅助渣油微波改质技术研究
赵闯, 蒋立敬, 张庆军, 翁延博
现代化工. 2015, 35(1): 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SZ渣油为原料,加入乙酸溶剂,研究了微波参数、蒸馏水、极性溶剂添加量及类型对微波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黏度和金属质量分数随辐射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产品黏度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硫质量分数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趋于稳定。产品黏度、硫质量分数和金属质量分数随微波功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极性溶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趋于稳定。与醇类极性溶剂相比,添加酸类极性溶剂微波改质效果更好,且升温速率更快。微波辐射过程中添加蒸馏水可以明显改善产品的性质。
Select
新型劣质柴油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张文秀, 丁巍, 王鼎聪, 赵德智
现代化工. 2015, 35(1): 114-117,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孔、低堆积密度纳米自组装氧化铝为载体,通过共浸剂改性制备负载Mo-Ni双金属活性组分的纳米自组装Mo-Ni-P柴油加氢催化剂。利用BET方法对催化剂的孔结构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上,通过脱硫率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压力为6.5MPa,温度为370℃,空速为1.5h-1,氢油比为700∶1。同时,对5种不同金属配比的Mo-Ni-P催化剂进行40h的加氢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Mo/Ni质量比为5∶1时,加氢效果较好,其平均脱硫、脱氮和芳烃饱和率分别为95.92%、97.84%和73.50%。
Select
具有吸附作用的酸液缓速外加剂FL-1的研制
全红平, 吴洋, 李欢, 张太亮
现代化工. 2015, 35(1): 118-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常规酸液缓速外加剂普遍存在泵入地层困难,二次伤害大等问题,从分子结构出发,合成了一种具有吸附作用的酸液缓速外加剂。采用CO2气体采集装置对外加剂延缓酸岩反应性能和缓速酸液的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外加剂质量分数为0.5%时,缓速时间为140min,酸液初始黏度为4.5mPa·s;酸岩反应过程中随着盐质量浓度和转子转速的逐渐增大,酸液缓速外加剂仍具有较好的缓速效果,并且外加剂与其他处理剂配伍性良好。
Select
微波结晶法制备电池级磷酸铁
彭昕, 肖仁贵, 曹建新, 刘飞, 张伟伟
现代化工. 2015, 35(1): 122-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气液混相反应结晶法制备电池级FePO。4,并利用FT-IR、XRD、TG-DSC、SEM以及粒度分析等手段表征产品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形貌和粒度分布。研究了微波结晶过程中温度及酸度对磷酸铁产品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在较低pH(0。1~0。3)下HNO3对磷酸铁微波结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中由于HNO3的存在,微波加热后汽化、分解成的大量气相,在气液界面中强化并促使正磷酸铁的结晶,缩短了结晶时间,改变结晶产物形貌,晶粒外观更为规则,呈菱形结构;较高的酸度避免Fe3+的水解,提高正磷酸铁的纯度。
Select
SiO2和LiBr固体无机盐致孔剂制备多孔聚酰亚胺微球
孙志林, 刘妙青
现代化工. 2015, 35(1): 126-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非水乳液体系中,以两步法为基础,采用固体无机盐(SiO2、LiBr)为致孔剂,经与聚合物PI结合、占位、脱除等步骤后成功制得多孔PI微球。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来表征产物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对于PI微球的球形和孔结构,从致孔剂的种类、加入时间和加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2种无机盐对PAA亚胺化程度几乎没有影响,以溶液形式在聚合后加入反应体系,制得球形形貌最佳。与LiBr相比,SiO2致孔效果更好。
Select
石蜡/碳纳米管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研究
王元明, 丁云飞, 吴会军
现代化工. 2015, 35(1): 1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太阳能烟囱蓄热单元的应用需求,以石蜡为相变材料,向其中添加碳纳米管,通过两步法制备出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3%、5%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热物性及循环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碳纳米管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相变材料的热导率和相变过程的传热速率,当添加的质量分数为5%时,其热导率达0.62 W/m2·K,比纯石蜡提高了1.21倍,蓄、放热速率分别比纯石蜡提高了44%、45%;碳纳米管的添加降低了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当添加的质量分数为5%时,其相变潜热为170J/g,为纯石蜡的81%;石蜡与碳纳米管只是简单的物理复合,且制备的相变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工艺与设备
Select
新型转鼓反应器在脂肪酸甲酯连续磺化中的应用
陈佳, 邓东顺, 聂勇, 计建炳
现代化工. 2015, 35(1): 135-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转鼓反应器并用于脂肪酸甲酯的连续磺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转鼓反应器具有持液量小、液体中气含率高、气液停留时间分布均匀的特点。在转鼓转速为1200r/min、SO3体积分数为5%、SO3/FAME摩尔比为1.2∶1、85℃磺化、65℃老化、老化1h的条件下,得到的产品中脂肪酸甲酯磺酸钠质量分数为84.9%,二钠盐质量分数为1.2%,二钠盐的质量分数明显小于文献报道值;得到的产品符合国家优级品要求。
Select
掺炼催化循环油的沸腾床与催化裂化组合技术开发
刘建锟, 杨涛, 贾丽, 贾永忠, 葛海龙, 孟兆会
现代化工. 2015, 35(1): 14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劣质渣油和催化裂化循环油作为原料,分别进行掺炼不同比例催化裂化循环油的渣油沸腾床加氢和加氢常渣催化裂化试验,并对组合工艺进行总流程比较。结果表明,液化气、汽油和柴油等高价值产品收率至少提高1.04%,焦炭等低价值产品的产量降低,效益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证明了循环油掺炼到沸腾床渣油加氢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优化了沸腾床加氢与催化裂化的操作。
Select
粘胶短纤维生产污水的结垢及工业化解决方案研究
于捍江, 张林雅
现代化工. 2015, 35(1): 145-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粘胶短纤维生产污水的结垢原因,探讨了污水中成垢离子硫酸根和钙离子产生的主要根源。对当前企业普遍采取的工业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粘胶短纤维生产污水结垢的最佳工业解决方案:单独收集纺练的酸性冲毛水,用石灰中和,再与其他排水混合。处理后可有效避开结垢浓度,污水硬度值控制在350mg/L。该方法运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Select
橡椀和荆树皮栲胶以及单宁酸用于湿法脱硫的比较研究
张浩, 仇康, 唐毅, 刘志臣, 杨晓进
现代化工. 2015, 35(1):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半水煤气常压和变换气加压栲胶脱硫的运行情况,分析比较了橡椀、荆树皮和工业脱硫用栲胶的组成及其对HS-的氧化动力学,探讨了减少堵塔和副反应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栲胶组成的主要区别为单宁酸含量差异较大。活化预处理后,3种栲胶的脱硫能力显著增强且具有几乎相同的脱硫能力,但单宁酸脱硫能力基本没变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活化后3种栲胶均产生了具有较强氧化性的νO—H和νCOOH官能团,而单宁酸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栲胶与五氧化二钒的浓度比对HS-的氧化速率没有影响,因此,栲胶脱硫工艺不能通过栲胶与五氧化二钒的浓度比控制析硫速度以及副反应发生的程度。
Select
膜蒸馏处理石化高盐废水技术研究
张新妙, 王玉杰, 彭海珠
现代化工. 2015, 35(1): 153-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石化高盐废水为实验体系,采用现有疏水膜,考察了各种膜蒸馏耦合工艺对石化不同高盐废水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膜蒸馏耦合工艺用于石化高盐废水体系的适用性。
Select
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新工艺
张鑫, 钟本和, 孙玉柱
现代化工. 2015, 35(1): 158-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硫酸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工艺,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新工艺的实验结果表明,产品平均粒径达到60~70μm,湿含量下降到18.7%,中和后的水能满足化灰所需用量。新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能耗,也促进了水的循环利用。
Select
无动力深冷分离技术在气相法聚乙烯装置中的应用
朱炳焕
现代化工. 2015, 35(1):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气相法聚乙烯装置排放气回收系统中排火炬气含有大量有机组分的现状,通过使用无动力深冷分离回收工艺提高排放气中的乙烯、共聚单体(丁烯-1或己烯-1)和异戊烷等组分的回收率,减少排放气的火炬排放,从而降低装置能耗。直接返回聚乙烯装置反应单元的液体产品乙烯达到12.9kg/h,丁烯-1达到53.19kg/h,异戊烷达到26.49kg/h,每年合计回收凝液总量达到740t以上,总价值481万元。
信息技术应用
Select
萃取精馏分离三甲氧基硅烷和甲醇的模拟和优化
张浩, 徐红, 戴昕, 虞昊, 叶青
现代化工. 2015, 35(1): 163-165,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Aspen Plus对萃取精馏分离三甲氧基硅烷和甲醇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芳烃作溶剂,通过和传统的对二甲苯溶剂对比,发现异丙苯和均三甲苯作溶剂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且均三甲苯效果十分显著。在均三甲苯作溶剂的基础上,分析了溶剂比、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等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操作条件为萃取精馏塔共24块理论板,混合物进料位置为第15块塔板,溶剂进料位置为第11块板,溶剂比为0.4,回流比为0.6。溶剂回收塔共12块理论板,进料位置为第5块塔板,回流比为2.3。在此条件下,三甲氧基硅烷和甲醇的产品的质量分数均能达到99.6%。
Select
三氯氢硅精馏工艺的模拟研究
张远弟, 谢刚, 侯彦青
现代化工. 2015, 35(1): 166-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多晶硅的生产成本,模拟和优化了三氯氢硅合成料精馏过程中脱轻-脱重和脱重-脱轻2种工艺路线,比较2种了工艺路线的综合热负荷。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料组成、操作压力、分离要求前提下,脱重-脱轻工艺的综合热负荷显著大于脱轻-脱重工艺的综合热负荷。对进料1、进料2和进料33种情形,分别高出17.6%,14.7%和11.3%,平均高出14.5%。原因是与脱轻-脱重工艺中脱重塔相比,脱重-脱轻工艺中脱重塔需要处理的物料流量大,且其塔顶温度更低一些,导致后一个塔的热负荷明显高于前一个塔的热负荷。
Select
CSTR工艺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方法
周猛飞, 李龙, 肖成松, 蔡亦军, 潘海天
现代化工. 2015, 35(1): 17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传统的序贯设计方法相比,过程工艺与控制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可较大地提高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能,但基于常规动态优化的集成设计问题求解困难。采用最优控制和分层优化策略的思想,将线性二次调节器(LQR)嵌入到过程工艺与控制系统集成设计框架中,以降低集成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的设计中,通过与传统的序贯设计方法相比较,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分析测试
Select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重金属元素
苏荣, 王晓飞, 洪欣, 黄小佳, 李丽和
现代化工. 2015, 35(1): 175-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0种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同位素干扰对土壤测定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01~0.46μg/L,精密度(RSD)≤4.8%,加标回收率为92.3%~108.3%。使用土壤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建立的方法样品处理程序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分析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大批量土壤样品的分析。
Select
紫外光谱法测定火箭煤油中抗氧剂含量
王留云, 黄丹, 王煊军, 姚旭
现代化工. 2015, 35(1):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测定火箭煤油中抗氧剂的含量考察火箭煤油在实际储存过程中抗氧剂的变化规律,采用KOH-甲醇溶液萃取出火箭煤油中的抗氧剂T501(2,6-二叔丁基对甲酚),紫外波长范围200~400nm;在280nm附近有最大吸收,其测定范围在0~30mg/L,相对标准偏差<4.5%,回收率在95.93%~106.74%。
国际刊号:ISSN 0253-4320
国内刊号:CN 11-2172/TQ
主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编辑:《现代化工》编辑部
国内邮发代号:82-67
国内定价:60元/本 720元/年
国外定价:360美元/年
微信公众号
下载中心
更多...
《现代化工》著作权许可协议
《现代化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现代化工》论文模板
《现代化工》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的关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