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1-09-15
  

  • 全选
    |
    XAM
  • 唐振波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中国腈纶工业的进展现状,通过规模、能耗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腈纶品质的稳定性和差别化腈纶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从产品进步、营销机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腈纶工业的发展策略,进而塑造核心优势。中图分类号:TQ3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01-03
  • 贡长生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概述了我国磷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指出了磷化工产业存在的差距。重点论述了我国磷化工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和重点领域:应坚持“精细化、专用化和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功能化的精细磷酸盐品种,积极发展专用化的有机磷化学品,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拓展国内和国际2个市场,促进我国磷化工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图分类号:TQ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04-06
  • 马敦超,胡山鹰,陈定江,李有润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数学模型以描述1980—2008年我国磷资源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1980年和2008年各个磷代谢环节的变化,分析我国磷资源代谢存在的缺陷。结果发现,我国磷资源代谢的动态变化特征可概括为:强开采、高消费、高排放和低循环;规模养殖和城市生活的废物处理不当以及小型磷矿的开采是导致我国磷资源不可持续使用的三大原因。最后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实现磷资源的科学管理。中图分类号:TQ126.3;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10-04
  • XBM
  • 林香萍,管萍,胡小玲,唐一梅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传统的溶剂相比,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及优良电解质,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近年来利用离子液体合成出的碳纳米管/金属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纤维素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在高分子离子液体、离子液凝胶中制备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介绍它们的优势及特点。对今后离子液体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中的研究和发展重点做了展望。图分类号:TB33;TQ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14-03
  • 聂志华,郭航,叶芳,马重芳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温度分布是评估燃料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获得燃料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对提高电池的性能、改进电池的结构以及电池的模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介绍了燃料电池温度分布的各种实验测试技术,对接触式温度测试技术在燃料电池内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并评述了各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中图分类号:TM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17-06
  • 杨姣,耿红冉,江凌,胡燚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目前脂肪酶运用于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从添加剂、化学修饰、酶的固定化、非水相介质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提高脂肪酶活性、稳定性、选择性的方法,并对脂肪酶催化性能强化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Q55;Q814.2;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23-05
  • 谭平华,肖春妹,熊国炎,李军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乙烯产能过剩的问题,采用乙烯羰基合成丙醛、丙酸、丙酸酯等产品,可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综述了乙烯羰基化合成丙醛、丙酸、丙酸甲酯及聚酮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223.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28-04
  • XCM
  • 白云翔,邹超,张春芳,顾瑾,孙余凭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步法制备了4A沸石填充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基聚氨酯膜HTPB-PU/4A,并研究了CO2、H2、O2、N2的气体透过性能。结果表明:沸石与膜的相容性较好,添加4A沸石后,膜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O2渗透性及O2/N2选择性显著改善;随沸石添加时间的增加,膜对各种气体体系的选择性先增加后减小,而渗透性则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随硬段含量的增加,气体渗透性均下降,CO2/N2、O2/N2、H2/N2的选择性先升后降;随沸石添加量的增加,O2渗透性一直上升,而O2/N2的选择性先上升后下降,最大选择性达到7.11。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32-03
  • 孙付保,陈晓旭,娄秀萍,洪嘉鹏,蔡宇杰,廖祥儒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小分子有机溶剂预处理时存在的缺陷,尝试高沸点甘油预处理木质纤维素以提高其可酶解性的研究。通过对预处理时一些关键参数进行初步优化,获得适宜预处理条件为:质量分数70%甘油溶液、液固比(麦草与甘油水溶液的质量比)20、蒸煮温度230℃和保温1 h;麦草纤维素保留率约92%,木质素脱除率达74%;常压甘油自催化预处理麦草在纤维素酶5FPU/g干底物时,48h纤维素酶解转化率为41.3%。结合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认为常压甘油自催化预处理通过脱除木质纤维素原料中不利于纤维素酶解的组分及打破其致密不均一结构,从而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的可酶解性。中图分类号:TQ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35-04
  • 付林林,赵地顺,任培兵,李贺,张娟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步法合成N-烯丙基吡啶氯盐离子液体([APy]Cl),测定其相溶性和吸水率,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质谱(MS)和热分析系统(DSC-TGA)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对纤维素的溶解能力。结果表明,[APy]Cl为纤维素的优良溶剂,在120℃时对棉浆粕纤维素(聚合度DP=556)的溶解度可达到19.71%,脱脂棉纤维素(DP=1971)可达15.29%。利用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DSC-TGA对再生前后纤维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为纤维素的直接溶剂,可将晶型由Ⅰ型转变为Ⅱ型。中图分类号:O63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39-04
  • 袁英瑞,范晓东,范伟伟,廖小卿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BF3·OEt2)为催化剂,环氧丙烷(PO)为起始剂,二氯甲烷(CH2Cl2)作溶剂,通过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窄分子质量分布(Mw/Mn<1.3)的端羟基聚四氢呋喃(PTHF)。研究了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用量、溶剂用量、起始剂用量、反应时间对PTHF分子质量(Mn)及其分布(Mw/Mn)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减少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或二氯甲烷用量可使Mn增大,反应时间超过40min后,反应时间对Mn及Mw/Mn影响不大;在冰水浴中,有环氧丙烷存在时,可实现分子质量(Mn=1000~4000)及分子质量分布(Mw/Mn=1.16~1.36)PTHF的制备。中图分类号:O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43-03
  • 赵向阳,桑世华,高丽敏,彭绍洪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天然无毒柠檬烯作为高抗冲聚苯乙烯的溶剂、以低毒正丙醇作为沉淀剂,考察了影响高抗冲聚苯乙烯树脂沉淀颗粒形态的各种因素,探讨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溶液的浓度、沉淀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沉淀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聚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5%、沉淀剂用量为3倍HIPS溶液的体积,在40℃及2000r/min的搅拌作用下,能获得沉淀颗粒大小合适的再生聚苯乙烯产品,聚苯乙烯的回收率达到97%(质量分数),原料中近90%多溴联苯醚可同时被去除。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46-04
  • 黄晓义,路遥,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超声波催化亚硫酸氢钠固体粉末与异氰酸酯(TDI)封闭反应,提高了封闭反应程度,并对该封闭反应的条件(溶剂选择、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等)进行了探索。发现在相转移催化亚硫酸氢钠封闭异氰酸酯体系中,超声能够取代相转移催化剂,使反应顺利进行。中图分类号:TQ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50-02
  • 陈金庆,王保国,吕宏凌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流场结构合理可使电流密度、钒电解液分布均匀,降低极化,提高电池性能。设计3种不同的电解液流场,研究流场结构对电池极化、充放电电流电压、功率密度和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形流场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可使钒电解液均匀分布,增强电解液对流传质能力,能较充分利用钒电解液储能容量,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最高可达31.6mW/cm2,与传统平行流场相比,电池电流效率提高13.9%,电压效率提高6.3%,能量效率提高14.8%,放电容量提高了35.3%。中图分类号:TM911.49;TQ1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52-04
  • 张娟,吴洁,冯辉霞,许培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鞣酸为模板,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鞣酸模板交联壳聚糖/凹土复合树脂(TA-CS/AT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树脂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用孔参数对其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模板分子的加入量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并根据洗脱率对模板洗脱液进行选择。结果表明:与非模板树脂相比,当壳聚糖与模板的质量比为1.00∶0.05时,树脂的孔度值和膨胀率分别从48%和57.41%提高到79%和87.05%,吸附容量由314.7mg/g增加到445.7mg/g。树脂的再生性能研究表明,凹土和模板分子的加入,使树脂在酸中的失重率从18.45%降低到6.18%,且树脂经过4次再生使用仍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中图分类号:O6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56-03
  • 张爽,陈宇,吴玉龙,杨明德,陈镇,唐娜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Φ50mm×800mm圆柱体的冷态流化床反应器中,对PVC类废塑料、石英砂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PVC颗粒粒径与混合物料中PVC质量分数对混合物料的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指导热态实验的关键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VC颗粒粒径与混合物料中PVC质量分数会影响混合物料的最小流化速度,也影响PVC颗粒与石英砂混合的均匀度。混合物料中PVC的质量分数越小,其最小流化速度就越小,混合物料也越容易实现充分混合;PVC颗粒为Geldart B类颗粒,但由于形状不规则,黏性力大,塌落特性明显,流化性能较差,显示出C类颗粒的流化特性,同时实际的最小流化速度要大于理论最小流化速度。PVC与石英砂混合物料冷态流化行为的研究结果为热态流化床降解PVC颗粒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践依据。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59-05
  • 王云芳,李倩,迟志明,刘伟,张坤,李青松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铝酸钠为铝源、硅酸钠为硅源、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硅铝比的Al-MCM-41分子筛,负载不同金属离子对其改性,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N2气吸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Al-MCM-41(80)负载不同金属离子作为吸附剂对模拟汽油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Al-MCM-41(80)在353 K时的脱硫效果最好;负载金属离子Fe3+、Ni2+、Zn2+、Cu2+、Co2+、Ce3+的脱硫效果顺序为:Ni2+>Co2+>Zn2+>Fe3+>Ce3+>Cu2+;芳烃的加入降低了分子筛对噻吩的选择性。中图分类号:TE62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64-03
  • 杜怀明,罗容珍,许峰,罗蜀峰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磷酸和KCl为原料,利用降膜蒸发具有的大比表面积,采用热分解法直接制备磷酸二氢钾。实验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降膜蒸发操作压力对KCl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操作条件为:磷酸与氯化钾摩尔比为1.3,反应温度为150~160℃,反应时间为2.5~3.0h,降膜蒸发压力为0.08MPa。KCl转化率均保持在9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HG 2861—1997饲料级磷酸二氢钾指标要求。中图分类号:TQ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67-04
  • XDM
  • 赵亚,刘志军等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中空纤维膜生物反应器(MBR)内利用合成气中的CO作为碳源连续发酵制氢的性能。厌氧发酵菌C.hydrogenoformans应用于生物催化合成气发酵制氢反应中,可把CO和H2O直接转化为CO2和H2。在MBR内连续厌氧发酵,分别考察了不同CO进料载荷和液相循环量对反应器产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O进料载荷为0.22 mol/d、液相循环量为1500mL/min时,分别得到最大的CO转化率97.6%和产氢速率0.46mol/d,产氢得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计算得到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气液传质系数为1.72h-1。中图分类号:TQ1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71-04
  • 肖杨,周继亮,陈胜慧,张爱清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醇和碳酸丙烯酯为原料,研究了在填料塔中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回流比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甲醇和碳酸丙烯酯摩尔比为5∶1,加入催化剂NaOH的量为原料总质量的2%,在70℃时反应1 h,回流比为5,DMC产率可达43.6%;产物分离阶段,以正己烷为共沸剂,共沸精馏分离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共沸物,当正己烷用量为甲醇体积的350%、回流比为5时,DMC分离纯度高达95.78%。中图分类号:TQ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75-05
  • 黄剑锋,刘飞,王玫,马应海,程亮亮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装填ZSM-5沸石分子筛SHY-DL催化剂的500 mL固定床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C4芳构化气相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采用美国KBR公司的实验室热裂解装置对气相产物中的C3、C4组分LPG进行了裂解评价,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从340℃升高到360℃,热裂化反应加剧,干气和LPG产物收率分别增加1.05%和3.11%,LPG产物裂解的双烯收率可以达到46.71%,是优质的乙烯裂解原料。中图分类号:TE62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80-03
  • 罗弦,曾波,赵香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了得到MgOHCl产物所需转化剂的用量,以反应温度、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时间为变量,固体产物中的氮质量分数、氯收率为评价指标,对MgO热分解NH4Cl制NH3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75℃,转化剂、MgO、NH4Cl的摩尔比为1.3∶1∶0.6,反应时间为60min时,固体产物中氮质量分数约为0,氯收率可达到90%以上。同时在加入适量转化剂的条件下,MgO分解NH4Cl能够直接生成MgOHCl,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蒸汽,简化了工艺流程。中图分类号:TQ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83-03
  • XMM
  • 王天宝,董宏光,郭新闻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分别建立了一维拟均相固定床反应器和二维拟均相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在一维拟均相固定床反应器的模拟中,可以得到甲苯转化率、各种物质的摩尔分数以及反应温度随反应器轴向的变化规律。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反应器的有关行为,反应器中的传质过程、传热过程、反应过程及流体流动需同时考虑。对于二维拟均相反应器的模拟,不仅可以获得甲苯转化率、反应温度等在轴向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获得其在反应器径向上的分布。二维反应器模拟结果显示,流体的流动对反应器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图分类号:TQ0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86-04
  • XNM
  • 李丹,周明辉,李成明,关剑锋,王云玉,刘莹峰,翟翠萍,郑建国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中的甲醇含量进行测定。将粗甘油样品用水溶解,加入1,4-二氧六环作内标,90℃下顶空平衡45min,在HP-INNOWax柱上进行分离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在0.8~40.0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样品中甲醇质量分数的测定低限为0.005%。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在0.9%~1.6%(n=8),加标回收率在94.0%~106.0%。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对仪器系统污染小,适用于粗甘油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中图分类号:S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90-03
  • 秦惠,邓金花,傅妍芳,陈维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原理,采用目视比色法和试剂定量包装技术构建氟化物现场快速测试盒。该测试盒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快速、测试结果准确等特点,测试范围为0.05~1.20mg/L。中图分类号:O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11)09-0093-03
  • XOM
  • . 2011, 31(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