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2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09-10-15
  

  • 全选
    |
    XAM
  • 王仰东,许春华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橡胶助剂作为重要的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橡胶的生产和加工中。本文针对橡胶助剂的研发,运用技术路线图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技术、资源、市场科学、合理配置的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TQ330.38;F2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01-05
  • 刘虹,张翼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中国连续14年一直是全球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化工行业是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针对我国化工行业出口的现状,分析化工行业面对国际反倾销找出化工行业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深入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06-03
  • 陈磊,宋昭峥,蒋庆哲,赵瑞雪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对我国的油页岩、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储量分布、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促进发展的政策建议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明确提出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符合我国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的需要。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低油价的影响,我国应当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投入,做好资源和技术储备,严格监督管理,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为促进我国能源多样化、积极改善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缓解能源进口依存度而努力。中图分类号:TD712.6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09-05
  • XBM
  • 吴溪,陈国,阚成友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纯大豆蛋白作为高分子材料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差,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改性,才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其中化学改性是制备大豆蛋白基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手段。从交联、接枝、酰化与酯化、去酰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化学改性大豆蛋白质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14-05
  • 吴淑英,朱冬生,汪南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变储热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而常用的有机相变储热材料导热系数低,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能效。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相变材料传热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了4种主要的强化方法:相变材料吸附到多孔基质中、胶囊化技术、添加微米/毫米级粒子以及添加纳米粒子。介绍了作者在提高石蜡传热性能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对储热材料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及保温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中图分类号:T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19-05
  • 焦真,陈志明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脱除领域的离子液体型吸收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这些离子液体型吸收剂吸收酸性气体不同的机理,评价了常规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和离子液体型聚合物等吸收剂的优缺点,对离子液体型吸收剂用于实际应用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24-04
  • 杨占平,陆书明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天然植物油改性及其衍生物产品开发与在化纤纺丝油剂领域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源于植物油的脂肪酸乳酸酯和氢化植物油产品在醋纤工业纺丝油剂中替代矿物油的应用试验。当植物油改性产品用作醋纤纺丝浆液内油时浆液黏度下降,用作醋纤纺丝外油时影响醋纤质量的纺丝断头率和飞花略有下降,并对植物油改性产品在醋纤领域的应用开发研究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S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28-03
  • 范丛斌,章洛汗,蒲守智,王筱梅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双光子诱导光致变色材料种类、光致变色原理及在三维信息存储、生物技术研究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双光子诱导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31-06
  • XCM
  • 李小森,鲁涛,陈朝阳,颜克凤,吴慧杰,李刚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四丁基溴化铵(TBAB)作为促进剂进行了水合物法分离烟气(CO2/N2)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TBAB浓度下生成的水合物较多,其中包含更多的未填充气体的纯TBAB水合物;解析气中的CO2含量受到气体消耗率及实验初始压力的影响;TBAB浓度、实验温度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对解析气中的CO2含量影响并不明显。CO2摩尔分数为17.4%的CO2/N2混合气通过二级水合物/膜分离流程可回收到CO2摩尔分数为95.0%的解析气。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37-04
  • 邱飞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C-烃化、还原2步得到1,1-环丙二甲醇,其中在C-烃化反应中,用聚乙二醇(PEG)4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碳酸钾作用下,与1,2-二氯乙烷反应得到1,1-环丙烷二甲酸二乙酯;在还原反应中,用硼氢化钾还原,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将1,1-环丙烷二甲酸二乙酯还原得到1,1-环丙二甲醇,2步反应总收率50%~55%。中图分类号:TQ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41-03
  • 安秋凤,王科峰,李献起等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氨基硅烷、十二烷基硅烷与D4的聚合反应制得了中间体氨基/十二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RASO),利用RASO与马来酐的开环反应制得一种新型织物整理剂羧基/十二烷基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RCAS),并对其结构及膜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CAS形成微观形态学非均一结构的硅膜,其膜形貌主要由不清晰的连续相与竖直的尖峰构成,在1μm2的扫描范围内,RCAS所形成的硅膜的均方粗糙度为0.583nm,远远大于ASO-1硅膜的均方粗糙度(0.072nm)。RCAS整理前后织物柔软性有了明显改变,虽然织物的柔软性仍不及ASO-1所整理的织物,但是织物的吸湿性明显提高,而且有效抑制了氨基硅整理织物时所引起的热泛黄性。中图分类号:O6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44-03
  • 尚宏周,郑玉斌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新型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AM-DMC-MPMS)]与聚合硫酸铁(PFS)为原料,制备出复配絮凝剂,并利用复配型絮凝剂对染料和印染废水进行了絮凝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絮凝剂P(AM-DMC-MPMS)/PFS是复合相容体系,对染料废水的絮凝效果优于P(AM-DMC)/PFS,对印染废水的最大脱色率为82.57%(剂量55.68mg/L),优于PFS的脱色效果。中图分类号:X7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47-04
  • 周亚军,王淑杰,苏丹,李宏谕,杨旭升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壳聚糖为壁材的共价交联固定、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包埋固定及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共用的新型复合载体(ACA)固定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ACA微胶囊固定化的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重复使用和低温贮藏性能。醋酸和戊二醛及CaCl2的浓度、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用量、引发和交联时间对ACA微胶囊固定酶的形态和性能影响较大,葡萄糖转化率随醋酸与戊二醛和CaCl2浓度的增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用量的增大、交联和引发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于不同特定值达到最大。中图分类号:TQ42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51-04
  • 高晓明,付峰,曹振恒,王瑞,王继武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应精馏与催化氧化相耦合的工艺,以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对氧化降解炼油废水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寿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常压、CuO/γ-Al2O3用量为30g/mL、H2O2用量为200mL/L,反应时间90min时,催化氧化-反应精馏处理炼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96.2%。催化剂连续使用效果好。中图分类号:TQ05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55-03
  • 曹小红,刘云海,彭道锋,谢宗波,孟令芝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并合成了由亲水链段与疏水链段所组成的新型两亲星形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该星形共聚物能够自组装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胶束粒子。当环境的pH分别为5、74、9时,共聚物胶束相应的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分别为32.0、36.6、39.5℃。由于亲水链段具有的温度和pH双响应特性,载药的自组装共聚物胶束也显示出了温度和pH双重响应的药物释放行为。中图分类号:TQ4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58-03
  • XDM
  • 牛海宁,潘立卫,苏宏久,王树东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乙二醇二甲醚(NHD)及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为工质,进行了单通道及多通道规整结构接触器内气液并流脱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规模多通道无气液分配器时,脱除效率及传质系数随气液表观流速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单通道实验结果可知,在低流量时接触器入口气液分布较差,随流体流量的增加,接触器入口气液分布有所改善。同时设计了2种不同的气相分配器,与液相分布器喷嘴组合使用,考察了大规模多通道接触器脱碳效果,结果表明气相分配器2的效果要好于气相分配器1及无气相分配器的效果。中图分类号:TQ021.4;TQ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61-05
  • 丁浩,张雁,俞旭峰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规整填料技术在空气低温精馏过程中的应用,列举了空分精馏塔内件设计制造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Q028.31;TQ0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66-04
  • 曾群英,赵光辉,白玉洁,杜海,杨春基,关伟宏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超重力反应器内进行了脱碳吸收剂再生实验,吸收剂富液中的KHCO3在蒸汽作用下,分解生成K2CO3并释放出CO2。实验考察了再生温度、转子转速、吸收剂富液流量、蒸汽流量对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子转速以及蒸汽流量增强,溶液中KHCO3含量先降低后变得平缓;随着吸收剂富液流量的增加,溶液中KHCO3含量随之升高。中图分类号:TQ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70-03
  • 阮慧敏,褚红,阮水晶,沈江南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膜集成技术对经生化处理法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超滤和反渗透膜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稳定,废水回收率达到7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90%以上,脱盐率97%以上,完全可回用于高质量的印染生产线中,膜集成技术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在工程上的应用是可行的。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73-03
  • 喻爱和,彭欢,段正康,李彦春,孙晴卿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废液的分离工艺条件、废液中盐的提纯和有机油的利用方法。对高温焚烧后的废液,通过共沸蒸馏和溶剂洗涤,将其分离成水、盐和油,水可并入公司现有处理排放系统;盐中的环己烷羧酸磺酸采用双氧水氧化-活性炭吸附进行提纯精制,得到的产品纯度为98.5%,收率为90.2%;分离出来的油可作燃料油使用。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76-04
  • XMM
  • 刘强,江涌鑫,齐玉宏,鲁晓阳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全面分析健康、安全与环境(HSE)风险管理体系,论述了其在企业与项目层面实施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上几个重大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在总结近年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大型石化工程项目中实施HSE风险管理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HSE管理资源投入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加强实施执行力度,完善HSE管理文件记录体系,加强全员参与和沟通,才能真正在国际工程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做到国际接轨,才能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80-06
  • XHM
  • 黄风林,辛星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有害金属对裂化催化剂的污染为基础,分析了镍、钒、铁、钠、钙对分子筛孔结构、酸性的作用以及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金属钝化剂与有害金属的作用、钝化机理和在优化催化剂使用环境、改善产品分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无毒、高效、多功能的金属钝化剂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O643.36;TQ42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9)10-0086-05
  • XJM
  •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OM
  • . 2009, 29(10):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