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5
  

  • 全选
    |
    XAM
  • 李小森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水合物(NGH)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潜在的新能源,它正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全球资源分布的状况,阐述了气体水合物研究发展的历史,并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研究发展现状做出了综合评述。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01-13
  • 李冬溦,周北海,孙锦业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及其在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发达国家的进展,并介绍了我国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从管理目的、管理范围及数据应用3个方面对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与我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进行比较,指出了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在针对化学物质管理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在我国建立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的建议。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14-05
  • XBM
  • 成怀刚等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喷雾蒸发淡化技术具有规模灵活,设备投资适中,可利用低位热能等优点。介绍了喷雾淡化技术的原理,比较了不同形式的喷雾淡化过程,总结了该工艺的技术特点,并指出了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P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19-04
  • 赵宗峰,鲜晓斌,唐贤臣,帅茂兵,吉祥波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arylene AF4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敷型材料,除了拥有Parylene同系列产品的共同性能外,还具有更优异的抗紫外和抗老化性能。系统介绍了Parylene AF4环二体的合成方法、薄膜制备原理和性能参数,并对其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23-05
  • 刘娅,刘宏娟,张建安,程可可,陈宗道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于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考虑,生物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发展的目标,而生物丁醇以其特有的优势体现了能源的多元化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介绍了丁醇作为新型生物燃料的优势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丁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O623.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28-04
  • 谢伟胜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萃取HCl法、萃取HNO3法、HCl和HNO3分别萃取法3种溶剂萃取法在制取硝酸钾的工艺流程、优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溶剂萃取法制取硝酸钾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该技术国产化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44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32-05
  • 栾兴社,张春明,杜辉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对硫化物生物催化降解的自养微生物、兼性营养菌与异养菌的分离与性能研究进展,固定化功能性细胞或酶对硫化物的生物催化降解以及硫化物氧化酶的催化机理及酶学特征,并展望了硫化物生物催化降解方法的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Q1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37-03
  • XCM
  • 詹亚力,王琴,王靖,闫光绪,郭绍辉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一个无中间体、无膜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池以生活污水为初始接种体,以醋酸钠水溶液为原料,考察了溶液浓度和电子受体等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电池中微生物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并对电池中微生物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流的产生主要是依靠电极表面吸附微生物直接将代谢产生的电子传递给电极表面所致;溶液COD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当溶液中存在O2和NO-3时溶液输出电压或电量均会降低,前者主要是发生好氧呼吸,后者主要是发生了反硝化作用。通过16srDNA的基因分析,确定了电池中的优势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中图分类号:TM91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40-03
  • 沈新安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吲哚、氧氯化磷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合成吲哚-3-甲醛,产率为87.1%;再选择甲苯-水反应体系,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在50~60℃下还原得吲哚-3-甲醇,反应条件温和,将反应、萃取、重结晶一次性完成,产率为69.0%。中图分类号:O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43-03
  • 周旭,顾卫标,倪红军,朱昱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MWNT(石墨化碳纳米管)/Fe/ABS新型屏蔽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机理,初步探讨了该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G-MWNT质量分数为35%~40%时,对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拉伸模量、硬度能起到最大增强效果。而随着G-MWNT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屏蔽效能明显增强,在50k~1.5GHz均有良好的屏蔽性能。此外纳米铁粉能显著增强和改善碳纳米管的电磁屏蔽性能。中图分类号:TQ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46-03
  • 桂泰江,王修林,王科,于雪艳,李旭朝,苏荣国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不同组分的无毒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并就其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颜基比能够显著影响低表面能防污涂料的表面性能;高苯基含量的PDMDPS硅油能够渗出到涂层的表面,并能够改变其表面性能;低表面能有机硅防污涂料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过海水的冲刷作用,污损海生物能够轻易脱落。中图分类号:TQ6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49-03
  • 尚宏周,刘建平,郑玉斌,闫莉,王雷刚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共聚单体,利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疏水型阳离子絮凝剂P(AM-DMC-VTMS)。P(AM-DMC-VTMS)比P(AM-DMC)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且随着VTMS的增加脱色效果增强;在疏水单体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阳离子度的增加,最佳剂量减小,脱色效果提高;NaCl浓度的增加使脱色效果降低,但下降幅度不大;在酸性条件下P(AM-DMC-VTMS)的脱色效果较好,且在pH=5时脱色效果最佳。中图分类号:TQ08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52-04
  • 赵彦生,宋鸿梅,刘永梅,郭疆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聚琥珀酰亚胺(PSI)与2-氨基乙醇(AE)在水体系下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羟基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羟化聚天冬氨酸(HPAP)。用正交法研究了合成条件对磷酸钙阻垢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9h,AE/PSI摩尔比0.4,反应物质量分数18%。HPAP对磷酸钙垢的形成比聚天冬氨酸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56-02
  • 陈明军,潘春跃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丙烯酸甲酯(MA)、二乙醇胺(DA)、三甲醇丙烷(TMP)和丁二酸酐(SA)、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HMPP)等为原料,通过4步反应合成了3种超支化光引发剂,分别为HPAE-1-SA-HMPP、HPAE-2-SA-HMPP和HPAE-3-SA-HMPP,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产物紫外最大吸收峰比小分子光引发剂HMPP稍有红移,而且在400cm-1与500cm-1处有荧光。中图分类号:TQ6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58-03
  • XDM
  • 刘丽艳,于凤武,张孟博,黄国强,李鑫钢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某厂原有异丁烯分离精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能力扩大和异丁烯产品纯度提高的要求。针对原有工艺存在问题进行改造,增加一冷却吸收塔,采用先脱轻组分,再脱重组分的工艺,原装置塔体利旧,内件更换为天津大学高效规整填料、新型液体分布装置和液体收集再分布装置。流程改造后生产的产品质量提高,高效新型塔内件的使用将装置处理生产能力提高1倍。异丁烯纯度达到99.8%,收率提高3.7%,大幅节约了水和蒸汽的消耗。中图分类号:TQ203.8;TQ22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61-02
  • 姜育田,陈同明,刘得全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水相悬浮法制备氯化橡胶工艺。考察了乳胶、表面活性剂以及氯化条件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干燥温度对产品性状的影响。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工业化装置生产的产品质量达到较好水平。中图分类号:TQ4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63-04
  • 王定国,杨伯伦,余新江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国内外烃类蒸汽预转化催化剂技术的发展。从预转化反应机理出发,对新型预转化催化剂Z503在工业装置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Z503催化剂既适用于干气为主的气态烃,又适用于干气与轻石脑油的混合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低温活性和稳定性。通过高效预转化催化剂的开发,预转化技术在降低基建投资,节约瓦斯消耗,扩大生产能力,保护转化催化剂,稳定转化炉操作,延长开工周期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体现。中图分类号:U473.25;O6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67-05
  • 刘盛余,肖文德,刘沛,高瑾,刘建英,叶芝祥,徐成华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试实验喷淋塔中对比研究了粗颗粒石灰石80~100目(165~200μm)并同时添加醋酸工艺脱硫率与只采用小于300目(47μm)石灰石进行脱硫的脱硫率。结果表明当系统中含5mmol/L醋酸时,其SO2去除率就达到传统的采用小于300目石灰石吸收SO2的去除率,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新工艺的脱硫率均大于传统石灰石的脱硫率。考察了添加醋酸量、液气比、气速、钙硫比等操作因素对新工艺脱硫率的影响,新工艺脱硫率随添加醋酸量、液气比、钙硫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气速的减小而增加。中图分类号:TQ113.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72-04
  • 陆敏,惠正纲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聚氯乙烯国产化70m3聚合釜生产装置的工艺特点、设备配置、机泵选型、仪表及自动阀应用情况。对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消耗、安全、环保等方面做了总结,对改进情况与今后运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使之达到国内同类引进装置生产水准。中图分类号:TQ325.3;TQ340.6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76-05
  • XGM
  • 刘漫,鲁晓明,冯俊鹤,韩丽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美国新一代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的组装和吸附二氧化碳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新一代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s)是一类具有可调整孔洞大小及化学性质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度稳定性和结构多样性,可选择性地高效捕获和存储二氧化碳。中图分类号:TQ330.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81-04
  • XHM
  • 甄文娟,单志华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纳米纤维素的特性,综述了国外近年来纳米纤维素与不同生物高聚物基体复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淀粉基/纳米纤维素、纤维素基/纳米纤维素、聚乳酸/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与聚羟基烷酸酯等复合材料,同时指出了该类绿色纳米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图分类号:TQ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85-04
  • 夏纪勇,唐谟堂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铋无毒性,纳米超细氧化铋在阻燃剂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纳米超细氧化铋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超细氧化铋的技术和基本原理,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产品分散性好等特点。中图分类号:TQ1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8)06-0089-03
  • XJM
  •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KM
  • . 2008, 28(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