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 全选
    |
    XAM
  • 傅向升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高位,能源替代问题一直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由此引发了国内煤化工热和生物能源之热。从越来越激烈的能源之争、越来越热的煤变油项目阐述了关于能源替代战略的问题,介绍了作为汽车燃料替代能源的甲醇生产的原料、规模、市场的问题,乙醇生产的原料、技术和生态的问题,从原料、经济、毒性几方面分析了甲醇、乙醇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优势与劣势。中图分类号:TQ-9;TQ223.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01-04
  • 韩永奇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2009年世界乙烯需求年增长率为4.5%,世界乙烯工业仍处持续发展期。预计全球乙烯生产能力将由2005年初的1.129亿t/a增长到2010年近1.5亿t/a。产能为1300万t/a的装置将在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建设,许多外资公司仍然看好乙烯工业,将会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乙烯工业。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乙烯工业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指出了外资并购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对策与建议。中图分类号:TQ221.2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05-04
  • XBM
  • 辛生业,殷文,毕延洁,辛鸣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工程学的角度评述了层硅助洗剂的各种生产工艺,并从工业化和商品化的角度分析了层硅助洗剂的研究与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指出层硅助洗剂作为一种产品和商品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的条件。中图分类号:TQ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09-04
  • 黄迎红,王亚雄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我国有机锡稳定剂工艺技术研究进展及产业化现状。指出提高有机锡分子质量是当前有机锡热稳定剂的重点发展方向,有机锡与有机辅助稳定剂、金属盐类复配是改进和提高有机锡稳定效果、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并提出了有机锡热稳定剂发展的相关建议。中图分类号:TQ314.2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13-04
  • 史春风,朱斌,林民,龙军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过氧化氢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主要包括商品过氧化氢与丙烯环氧化、过氧化氢制备与丙烯环氧化的集成、氢氧原位一步法丙烯环氧化的研究。并分析了我国环氧丙烷生产面临的挑战,指出我国环氧丙烷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国内研究应立足环境友好新工艺,关键是高活性、高选择性催化剂的开发。中图分类号:TQ0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17-05
  • 马克存,李小军,王湛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乙烯废碱液综合治理过程中油类物质(包括悬浮物)的去除、剩余碱的综合处置及硫化物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乙烯废碱液的再生回用是其治理的发展趋势,针对乙烯废碱液的脱硫、脱碳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TQ22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22-04
  • XCM
  • 苗晶,陈国华等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N,O-羧甲基壳聚糖(NOCC)水溶液为活性层铸膜液、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涂敷和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复合纳滤膜。测试了膜表面的流动电势(E)随操作压力(ΔP)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溶液中,NOCC/PSF复合NF膜表面荷负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有机小分子添加剂对复合膜截留性能的影响。NOCC/PSF复合NF膜对几种无机盐的截留顺序为:Na2SO4>NaCl>MgSO4>MgCl2,呈现出荷负电纳滤膜的截留特征。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26-03
  • 李剑锋,王苗苗,杨九龙,路勇,何鸣元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三维微米孔道的烧结Ni微纤包结Pt/Al2O3细粒子催化剂复合材料结构化于毫米尺度流道中的微催化燃烧器,可以作为微型吸热反应的热量来源。考察了操作条件及Pt负载量对微燃烧器中氢气/空气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处于爆炸极限内的氢气催化燃烧反应可以在微燃烧器中安全进行,过高Pt负载量会降低催化燃烧性能。在反应温度83℃,体积空速2.0×10.5h-1,氢气入口摩尔分数28.5%,负载5%质量分数Pt的条件下,氢气转化率高达92.2%。中图分类号:TQ038;TM9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29-03
  • 肖翠微,史士东,王乃继,何海军,纪任山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无定形SO2为载体,制备出蛋壳型F-T合成催化剂,考察了钴基催化剂的结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氧化钴的量。在温度250℃,压力2MPa,空速500h-1条件下,“蛋壳”型催化剂上CO转化率为33.8%~65.6%,C5+选择性为75.3%~82.7%。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32-03
  • 刘水刚,黄世勇,魏伟,孙予罕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可控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介孔MgO-ZrO2固体碱,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在700℃依然能保持着介孔特征。这种新型的固体碱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大的孔道结构,同时纳米级的MgO和ZrO2颗粒紧密联结,具有比常规固体碱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该介孔固体碱在甲醇与环氧丙烷合成醇醚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中图分类号:TQ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35-03
  • 祝远姣,陈小鹏,陈月圆,陈祖芬,钟华,童张法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采用树脂酸逐级酸化分离的方法制备高纯度脱氢枞酸。实验结果表明脱氢枞酸钠盐溶液的最佳质量分数为2%~5%,高纯度脱氢枞酸沉淀析出的pH为3.78~8.60,稀盐酸最佳浓度为0.1mol/L,酸化级数为8级,所得脱氢枞酸最高纯度达99.99%,收率为62.23%。中图分类号:TQ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38-04
  • 卢国俭,周仕学,马怀营,谭琦,于小翠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Mg粉中添加微晶碳及少量Ni和Al,用机械力化学法氢气反应球磨制备储氢材料。球磨2~3h即可使Mg完成氢化,Ni和Al的添加可提高储氢密度,降低初始放氢温度和放氢高峰温度,加快放氢速度。储氢材料85Mg10C4Ni1Al的粒度约为100~300nm,其储氢密度达6.0%,初始放氢温度仅220℃,与传统Mg基储氢材料相比其储氢性能有较大改善。中图分类号:TG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42-02
  • XDM
  • 陈祥衡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母液返混技术在负压曝气法二氧化氯制备工艺上的应用,分析了负压曝气返混工艺的特点和意义,探讨了影响强制返混技术的因素。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负压曝气返混法对提高生产安全性、反应转化率,降低原料消耗等,都是十分有利的。通过母液强制返混技术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提高了微负压二氧化氯制备工艺的技术水平。中图分类号:TQ1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44-05
  • 冯利,张瑞驰,张芳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催化裂化催化剂实验室污染老化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老化、金属污染、金属钝化和反应评价,具有可连续进料、连续老化再生、连续添加新鲜催化剂等特点。该方法所得的老化污染剂与工业平衡剂性质基本相近,所得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能完全用于模拟工业化装置。中图分类号:TE62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49-03
  • 吕鹏梅,李连华,刘伟伟,袁振宏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一套200t/a的生物柴油中试系统,包括固定床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蒸馏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4个部分,对菜籽油、桐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进行了试验评价。活塞流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载量为1.2%,反应停留时间17min,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为6∶1。以菜籽油为原料,反应后甲酯质量分数可达到96.33%;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应用一种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以桐油为原料,测试的固定床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6∶1,停留时间88min,酸值从7.0mg/g降到0.8mg/g;同样,以酸值高达114.0mg/g的地沟油为原料,经中试系统生产的生物柴油也能完全达到中国柴油0#标准。中图分类号:TE6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52-04
  • 王锐清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可连续式同步吸附、洗脱的工业化设备,使得这2个相反的过程得以在规模化工业生产上很好地统一起来;并且还为其设计了反渗透浓缩的后续组合化浓缩装置。该套设备既可适用于最终产品的分离,亦可应用在一个工艺流程的其他部分。该设备分为转动部分、喷淋管、支撑部分及锥体与承接部分等4部分。详细介绍了4部分设备的结构和作用,最后对该设备的用途做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02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56-03
  • XMM
  • 董进宁,马晓茜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大豆制取生物柴油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大豆的种植、豆杆发电、豆油炼制、生物柴油制取、各段运输和生物柴油燃烧排放等6个子过程进行了清单分析,并分别计算出其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每kg豆油制取生物柴油,对环境的总影响负荷为969毫人当量;生物柴油制取对环境影响主要为CO2排放,全球变暖的影响占据首位;过程中整个系统共从环境吸收CO2 22.264kg,向环境释放CO2 22.527kg。得到生物柴油项目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能起积极作用,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项目的结论。中图分类号:TQ91;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59-05
  • XFM
  • 刘颐华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硫资源构成和硫供应状况,阐述了我国硫消费构成和硫供需平衡情况,最后对我国硫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行分析。2006年,我国硫产量约为916万t,进口量为950万t。硫消费构成为硫磺直接应用和生产硫酸;未来我国硫供应主要来自回收硫磺、硫铁矿的生产和冶炼烟气酸。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硫消费量分别为2 168万t和2 369万t。中图分类号:TQ12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64-03
  • XHM
  • 尹艳丽,王爱玲,曹健,张慧茹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纳米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包括纳米载体材料的种类及分类、纳米载体固定化酶的主要方法及应用现状、纳米载体固定对酶活力、稳定性、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等的影响,对该技术的研究做了分析和展望。中图分类号:TQ426.97;TQ42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320(2007)09-0067-04
  • XJM
  •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LM
  •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KM
  •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GM
  • . 2007, 27(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