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2-07-15
  

  • 全选
    |
    XAM
  • 王立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订绿色标准是生产绿色化工产品的基础,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参与的化工标准化工作,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现实意义和企业实施产品认证的意义。最后介绍了产品认证的一般程序。中图分类号:TQ07 文献标识码:C
  • 廖正品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塑料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提出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来提高装备水平;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功效;实施行业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建议塑料工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最后指出了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重点。中图分类号:TQ32 文献标识码:C
  • XBM
  • 陈学恒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富含柠檬醛的山苍子油资源丰富,每年出口约2 000 t,在世界香料市场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改变该资源低值单调的利用途径,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山苍子油半合成高档香料——鸢尾酮以及多方面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阐明了将我国天然柠檬醛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栽培种植为基础、以半合成鸢尾酮系列香料为主导、以环境友好和高效综合利用为目的的产业化模式。中图分类号:TQ651.1 文献标识码:A
  • 蒋平平 卢冠忠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负载型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对许多化学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并可催化许多均相反应难以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综述了国内外此类催化剂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载体、促进剂、制备条件、酸中心结构的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讨论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理论及催化剂现代表征方法,催化剂酸中心形成、失活机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最后指出了今后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Q426.99 文献标识码:A
  • 杜泽学 阳国军 闵恩泽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述了乙酸与烯烃直接合成乙酸酯的液体酸及其固载化类、硅铝氧化物和硅酸盐类、离子交换树脂类、杂多酸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反应工艺方面综述了杂多酸气相法催化乙酸与烯烃合成乙酸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状况,并对我国今后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图分类号:TQ225.241 文献标识码:A
  • XCM
  • 张玉 周集体 王一鸥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烟气脱硫新工艺。实验选用水作脱硫剂,在只以Fe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加入吸收液槽中的铁屑可与脱硫产生的稀硫酸进行反应,不仅可维持较高的吸收液pH值,而且产生的Fe2+引发了液相催化氧化SO2反应。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脱硫过程在不同阶段分别受SO2溶解、Fe2+液相催化氧化SO2反应、气相中SO2扩散和铁屑与酸反应控制。吸收液中Fe2+质量浓度的变化和初始Fe2+质量浓度对脱硫率及吸收液pH值影响显示,可直接由清水制取高浓度硫酸亚铁溶液。实验还调查了SO2入口质量浓度、液气比、空塔气速和吸收温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值的影响。中图分类号:X701.3 文献标识码:A
  • 居沈贵 管国锋 姚虎卿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载金属离子的氧化铝吸附净化汽油中硫醇。在微波条件下负载不同离子,从净化效果和吸附速率等方面选择了适宜的金属离子,实验测定了静态吸附平衡数据和动态吸附透过曲线,在本文所测的浓度范围内,静态吸附平衡数据符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具有净化汽油中硫醇和总硫的双重效果,可以为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中图分类号:TQ028.15 文献标识码:A
  • 王书明 江琦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组分催化剂的作用下,由CO2、甲醇和环氧烷烃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2h,温度160℃,加入无机碱7.5g和Lewis酸5.0g,在此条件下DMC的收率达11.75%。通过改变催化剂组成研究了反应机理。中图分类号:TQ225.52 文献标识码:A
  • 赵红英 张健 刘宏娟 向波涛 刘德华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底物甘油浓度对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初始甘油浓度和甘油开始对产物生成产生抑制作用的浓度。针对底物抑制现象,提出了菌种驯化和流加甘油发酵两种解决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原始菌株发酵,适宜的甘油初始浓度为642.4 mmol/L,此时1,3-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达260mmol/L和0.492mol/mol;在较高甘油初始浓度(789 mmol/L)的情况下,经驯化培养获得的耐底物抑制菌株,可将最终1,3-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提高到300.9mmol/L和0.530mol/mol;采用流加甘油发酵工艺,1,3-丙二醇浓度和转化率分别可提高到397.7mmol/L和0.625mol/mol。中图分类号:TQ923 文献标识码:A
  • XDM
  • 杨万宏 孟小琼 都健 朱康玲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规模化工系统工序多,物流多,能耗大,用能状况复杂,其节能改造是过程系统热集成的难点。应用全过程系统热集成技术,对某一大规模化工系统的总体用能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用能“瓶颈”,并利用用能一致性原则对其“瓶颈”即反应器部分进行改造,通过改变公用工程使用状况等易实施的措施,节能可达30%。中图分类号:TQ021 文献标识码:A
  • 吴凤秋 郭芳瑞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述了造气炉生产半水煤气的工艺过程,着重介绍了小化肥厂造气炉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总结了氢氮比调节控制算法的心得体会。该系统因使用了仿人智能算法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中图分类号:TQ052.5 文献标识码:A
  • 李金利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刺刀管式反应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高压法三聚氰胺装置中应用。描述了该反应器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分析了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TQ205 文献标识码:A
  • XEM
  • 王晖 顾帼华 邱冠周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废旧塑料的回收包括3个阶段:收集、分选、加工或再生等步骤。只有清洁的废旧塑料才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这需要有效的塑料分选方法。评述了光选、电选、风力分选、密度分选、浮选等废旧塑料分选技术,指出浮选在废旧塑料分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中图分类号:X783.2 文献标识码:A
  • XFM
  • 张麟华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是生产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的重要原料之一。介绍了全球PTMEG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及主要生产商的竞争态势。2001年全球产能已达25万t/a,预计2006年将超过42.2万t/a。我国目前没有PTMEG产品生产,所需PTMEG全部依赖进口,预计2005年需求量将超过1.8万t。建议国内尽快建设PTMEG工业化生产装置,以满足聚氨酯(主要是氨纶)生产发展的需要。中图分类号:TQ340.42 文献标识码:A
  • XGM
  • 龚永祥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XHM
  • 吴洪 姜忠义 黄淑芳 许松伟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溶胶-凝胶法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适用性、高的生物分子结构和活性维持率等突出优点成为生物活性分子包埋的高效方法。围绕溶胶凝胶法包埋生物活性分子基本过程、原理特点、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预测。中图分类号:TQ427 文献标识码:A
  • XJM
  • . 2002, 22(7):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