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关于本刊
本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栏目介绍
稿件处理流程
收费情况
论文模板
投稿方式
常见问题
征订方式
广告服务
在线订阅
发票与录用通知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会员中心
2002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2-03-15
全选
|
XAM
Select
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冯世良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趋缓,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产品价格走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实现利润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进出口贸易略有下降。全年工业增长值为4 378.40亿元,比上年增加0.66%,产品销售收入为13 283.77亿元,比上年增加1.15%,实现利润1 097.78亿元,比上年降低14.93%,进出口总额735.04亿美元,比上年降低0.93%。中图分类号:TQ-9 文献标识码:C
XBM
Select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唐善法 罗平亚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是一种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其特有的两亲分子结构使溶液具有独特的流变性。从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模型及聚合方法、溶液结构形成方式与类型、聚合物分子结构对溶液性质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在界面的吸附行为等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它在油气开采、污水污泥处理、涂料工业、生物医药、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E39;O631.11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动态模拟技术与化学工程
陈晓春 马桂荣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化工过程动态模拟技术及相应软件的发展与应用状况,总结了动态模拟技术的最新进展。指出动态模拟技术应当与动态优化技术相结合,动态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实现石油化工过程的连续实时优化,动态模拟技术将向工艺流程和生产方案的合成、能量系统集成、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实例进行动态流程模拟等方向发展。中图分类号:TQ018;TQ015.9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由二氧化碳出发合成有机碳酸酯
王书明 江琦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有机碳酸酯的环氧路线、酯交换和直接合成方法作了综合评述,认为直接合成是最佳的合成路线。碳酸酯的直接合成可在均相及多相催化体系中进行,负载金属、金属甲氧基化合物及碱均可作为催化剂。直接法研究的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由二氧化碳对金属-氧键插入反应导致的催化循环的构筑及耦合反应的应用。中图分类号:TQ225.52;TQ223.27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气相合成二氟甲烷的研究进展
胥会祥 吕剑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二氟甲烷的气相催化合成工艺及其催化剂制备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浙江化工研究院、阿托公司和联合信号公司的合成工艺,指出高转化率、低能耗和较少有毒性副产物生成将是合成二氟甲烷工艺的发展方向。催化剂是影响原料转化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制备催化剂的浸渍、沉淀及混合方法,指出选择稳定性高、晶形单一的载体是提高催化剂活性和使用寿命的主要途径。中图分类号:TQ222.213;TQ203.2 文献标识码:A
XCM
Select
W/O微乳体系酸催化水解硅酸乙酯合成单分散酸性超微二氧化硅
陈小泉 古国榜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Span80 Tween60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酸性水溶液微乳化增溶力的影响,最佳HLB值在13左右,该体系用作超微或纳米粒子的微乳法合成体系。在水(HNO3)/Span80 Tween60/环己烷体系中水解硅酸乙酯(TEOS)合成了110~550nm的单分散酸性超微二氧化硅粒子,研究了R(n水/n表)和H(n水/n TEOS)对粒径的影响,随着R的增大,粒径越小,达到最小值再增大;H越高,粒径越大。提出了W/O微乳体系酸催化水解TEOS合成二氧化硅粒子的过程模型,指出酸催化过程中缩聚凝结是晶核长大的重要方式。中图分类号:O647.2;TQ127.2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琥珀酸二(2-甲基戊酯)磺酸钠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华平 张跃军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外加相转移催化剂在敞开体系中反应合成琥珀酸二(2-甲基戊酯)磺酸钠,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n(2-甲基-1-戊醇)∶n(顺酐)=2.20∶1,于120℃下酯化反应2h,产率为95%;然后n(亚硫酸氢钠)∶n(顺酐)=1.05∶1,加热介质温度为130℃下磺化反应2.25 h。测定了所得产物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乳化率和渗透率分别为2.75×10-2N/m、3.162×10-2mol/L、52 min和2.5s。中图分类号:TQ423.11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徐建华 郝建薇 赵芸 段雪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与聚磷酸铵(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用于尼龙-6/聚丙烯(PA-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催化了PA-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中图分类号:TQ340.471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短纤维直径对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张志成 郑元锁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直径、相同长径比及其分布的涤纶短纤维增强氯丁橡胶基复合材料。对屈服强度及伸长率、断裂强度及伸长率以及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长径比及其分布情况下,与传统混合法则不同的是屈服强度和伸长率不相等,也不是只取决于短纤维的直径,而是受直径和长度的共同作用;在相同的纤维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基本相同,而断裂形变和撕裂强度随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中图分类号:TQ342.1;TQ333.5 文献标识码:A
XDM
Select
草甘膦生产中节能降耗工艺的改进
王伟林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草甘膦生产中三乙胺回收工艺改进后,可节省三乙胺单耗8 kg,塔顶回收率达98%。将蒸发浓缩工艺的设备材质由不锈钢改为碳钢,并取消真空泵和循环泵,从而简化工艺、节约投资。中图分类号:TQ457.29 文献标识码:A
Select
提高干法脱硫工艺精脱硫剂硫容的探讨
朱冬梅 聂成元 董金国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EF-2型精脱硫剂在甲醇净化工序干法脱硫工序中的使用情况,通过总硫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加水加氧的效果对照,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图分类号:TQ113.264.1 文献标识码:A
XEM
Select
微生物法处理含硫工业废气
马艳玲 赵景联 杨伯伦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出了含硫工业废气传统处理方法的缺陷,介绍了微生物处理方法的优势所在;对微生物菌种的共同特征以及无机硫和有机硫脱除时菌种的选择依据进行了讨论,并对微生物法脱硫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评述了国内外生物滤池法、生物滴滤池法和生物吸收法等生物膜法脱硫的工艺及其工业化应用。指出了微生物法脱硫技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X701.3 文献标识码:A
XFM
Select
氯化亚砜的生产、应用及市场
石顺存 李好管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无机精细化工产品氯化亚砜在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及其在有机合成反应、成环(或闭环)反应中的应用开发现状;评述了氯磺酸法、三氧化硫法、二氧化硫法、联产法等氯化亚砜合成方法及其采用这些合成方法的生产企业情况;分析了氯化亚砜国内生产、需求、进出口情况。建议尽快淘汰落后的氯磺酸法工艺,新建装置应考虑原料来源、规模效益等因素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Q125.156 文献标识码:A
XGM
Select
中东石油石化工业现状及新世纪发展战略
朱英 朱和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HM
Select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郝红 梁国正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胶囊技术是使用成膜材料把固体和液体包覆成微小颗粒的技术。介绍了微胶囊壁材的选择、芯材的释放,讨论了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TQ460.6 文献标识码:A
XJM
Select
国外动态
. 2002, 22(3):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刊号:ISSN 0253-4320
国内刊号:CN 11-2172/TQ
主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主办: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编辑:《现代化工》编辑部
国内邮发代号:82-67
国内定价:60元/本 720元/年
国外定价:360美元/年
微信公众号
下载中心
更多...
《现代化工》著作权许可协议
《现代化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现代化工》论文模板
《现代化工》与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的关系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