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2-12-15
  

  • 全选
    |
    XAM
  • 张晓琴 章杰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纺织化学品市场的现状及我国在染料工业和纺织助剂的生产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我国纺织化学品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应该是:①开发适应新纺织纤维的专用纺织化学品;②开发适应新染整技术需要的专用纺织化学品;③注重环保型纺织化学品的发展;④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型纺织化学品;⑤加强末端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⑥加强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⑦加强纺织化学品的应用服务工作,帮助用户选好、用好纺织化学品。中图分类号:TQ61;TQ340.472 文献标识码:C
  • 李文兵 杨成砚 黄文来 王中礼 袁章福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钛白粉材料的生产历史及国内外生产概况,分析了国内钛白粉材料的工业情况。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氯化法钛白技术与硫酸法钛白生产综合利用;钛白粉材料包膜技术及后处理技术;纳米钛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发新的钛白粉材料的生产方法。中图分类号:TQ621.12 文献标识码:C
  • XBM
  • 黄美荣 李新贵 曾剑峰 张炜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论述了纳米纤维成型加工新方法和导电聚合物纳米级长丝、原纤及纳米线的成型,提出了纳米纤维未来的潜在研究方向。指出静电纺丝法可制得导电聚合物纳米长丝,其直径取决于纺丝工艺参数;模板合成法可制得导电聚合物纳米原纤及其取向阵列,其直径及长度与所用模板孔径及厚度一致;电化学合成法可制得聚苯胺和富勒烯衍生物掺杂聚苯胺的纳米线及其电接触性良好的二维、三维非周期纳米网络。聚苯胺长丝的最小直径已控制在100nm以下,聚苯胺分别与聚氧乙烯和聚苯乙烯形成的共混纤维最小直径分别为950nm和72nm,聚吡咯原纤直径可达30nm。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电导率随直径下降而急剧上升,展示出诱人的性能及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TQ342.83 文献标识码:A
  • 潘志彦 俞尚清 周红艺 林春绵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快速彻底降解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新型处理技术。在超临界水氧化有机物中,乙酸被认为是一种中间产物,乙酸氧化是反应速率的控制步骤,其氧化动力学的研究对反应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动力学参数和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密度和停留时间上。最近的研究发现加入二氧化锰等催化剂,可缓和反应温度、压力条件,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综述了目前在超临界水氧化乙酸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连续平推流或间歇反应器中实验数据用幂指数曲线拟合得到的动力学方程表明,乙酸氧化为一级反应。中图分类号:X703; X789 文献标识码:A
  • 罗晖 李强 童忆舟 司颖涛 沈忠耀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生产头孢菌素的重要原料,目前都由头孢菌素C通过化学法或生物酶法生产。综述了利用酶法生产7-ACA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催化过程所用两种酶 (D-氨基酸氧化酶和GL-7-ACA酰化酶)的酶学特性、表达、纯化、固定化以及催化工艺。中图分类号:Q814 文献标识码:A
  • XCM
  • 程俊 丁文 于洁 郭焱 卢凤纪 郑茂盛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聚酯(PET)废料的解聚机理,确定其合理解聚方法为醇解。深入研究了温度、催化剂和醇解剂等对PET醇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醇解工艺条件及配方。研究了PET用量对所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与苯乙烯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合成产物与苯乙烯有较好的相容性,PET废料用量不能超过35%。此外还研究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量对不饱和树脂气干性的影响,并确定使不饱和树脂有较好气干性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最低用量为30%。中图分类号:TQ32; O63 文献标识码:A
  • 罗文彬 沈俊 张昭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了无机物硅酸钠作为硅源,制备中孔纯硅分子筛,探讨了溶胶生成、晶化过程、煅烧脱模过程中各条件对反应物种行为的影响,确定了在本合成研究中存在的是协同作用机理,并确定适宜的合成条件为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必须达到1%以上(适宜的质量分数为3%左右);合成时pH值应控制在10~12;水热晶化的温度为125℃左右,晶化时间为24h;前驱物脱模温度控制在600~800℃。中图分类号:TQ424.23 文献标识码:A
  • 罗正鸿 詹晓力 陈丰秋 阳永荣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本体阴离子聚合合成织物后整理用氨基硅油,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原料单体配比等对聚合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就氨基硅油产品的氨值指标而言,在聚合达到平衡时,原料中氨基单体的含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黏度而言,则受3种因素共同影响,并且与3种因素近似呈正比关系。而要大幅度提高聚合产物黏度,只有通过排除聚合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如水及甲醇使总平衡强制移动来实现。中图分类号:TQ264.1 文献标识码:A
  • XDM
  • 李英 王瑶 樊希山 姚平经 刘宏恩 李文光 杜希安 季朝晖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的异丙醇水溶液尿素脱蜡装置与同类工艺相比有一定优势,但在装置能耗方面与分子筛脱蜡技术有一定差距,因此对原有装置中用能较多的异丙醇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很有必要。介绍了异丙醇水溶液尿素脱蜡装置节能改造过程和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TQ223.123 文献标识码:A
  • 邓彦波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硫酸铵转化法生产硫酸钾的工艺技术,对该方法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己内酰胺副产硫酸铵生产无氯钾肥硫酸钾的建议。中图分类号:TQ443.2 文献标识码:A
  • 张忠明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内双氧水生产中普遍存在氢化效率高,氧化效率偏低,导致氧化收率较低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对氧化工序的优化、对氧化塔结构的改造过程以及改造后的运行效果。中图分类号:TQ123.6 文献标识码:A
  • XEM
  • 魏刚 周庆 熊蓉春 雷晓东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绿色技术的定义并对有代表性的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评价,认为绿色技术应当定义为能够同时满足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无毒和不污染环境等3项基本要求的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超声波降解技术及膜处理技术虽然尚有不够完善之处,但可认为是绿色水处理技术。化学法是否是绿色技术,关键要看所使用的产品是否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理想的绿色技术是零排污技术,零排污水处理技术代表了21世纪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TQ085 文献标识码:A
  • 林霄红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硫磺回收装置长期在高温高硫环境下运行,容易腐蚀生成硫化亚铁(FeS)并在管线、设备死角和反应器内积聚。停工过程容易过氧导致FeS自燃,造成设备和催化剂的损坏。在硫磺装置上广泛应用各种负载金属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停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还原、热浸泡、烧碳再生、惰性气体吹扫、钝化处理,这些处理过程都面临过氧导致催化剂床层飞温危险。针对这些影响硫磺装置安全停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TQ086.3 文献标识码:A
  • XFM
  • 焦凤茹 庞振涛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全球苯酚生产能力778万t/a,消费量621万t,主要用于生产双酚A、酚醛树脂和己内酰胺,分别占39%、27%和16%。世界苯酚需求将以年均4.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6年全球苯酚消费量将达到786.1万t。我国苯酚需求增长快速,2001年产量为25.0万t,进口量为20.5万t,表观消费量为45.5万t。预计未来数年国内双酚A装置的建设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双酚A所消耗苯酚将占苯酚总消费量的28%以上,而我国苯酚消费量将以每年9%的速度递增。中图分类号:TQ243.12 文献标识码:A
  • XGM
  • 黄汉生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卤阻燃是日本阻燃技术近年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介绍了非卤素阻燃剂在日本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金属氢氧化物、聚硅氧烷系、红磷、有机磷、缩聚磷酸盐、磷?热膨胀性石墨、磷酸酯等以及其使用效果,并说明磷系阻燃剂是日本非卤化阻燃技术的开发重点。中图分类号:TQ327 文献标识码:A
  • XHM
  • 游庆红 张新民 陈国广 徐虹 欧阳平凯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谷氨酸是一种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可由微生物生物聚合而得到。综述了聚谷氨酸的生物合成方法、高吸水性聚谷氨酸制备技术以及在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中图分类号:TQ929 文献标识码:A
  • XJM
  • . 2002, 22(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